北京奥运餐饮“食”全“食”美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北京奥运会期间,预计将有来自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超过1万名运动员来到北京,热情好客的中国人要用什么样的美味佳肴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呢?
让八方来客都找到家乡菜的感觉
“运动餐就是全世界家常菜的汇聚。运动员吃到越熟悉、越亲切的食物,才感觉越有安全感。”北京奥组委运动员服务部餐饮处处长抗易解释道。
餐厅按照70%西餐、30%中餐比例配备菜品,并且菜单8天一个循环周期。虽然按照国际奥委会要求不单独为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运动员设餐区,但餐厅却提供丰富的犹太餐、清真餐、印度餐等菜品,并有明显的菜单标牌提示。
奥运村的运动员主餐厅内设有4大餐区:国际餐区、地中海餐区、亚洲及中国餐区。无论你是来自加勒比海地区的运动员,还是来自欧洲的运动员,都可以在这里吃到家乡的菜品。奥运会运动员菜单制定,首先要考虑的是四个“不同”,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和不同的饮食习惯。
吃北京烤鸭,在“风味餐厅”
很多人都说让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吃上北京烤鸭。不过,让我们想想看,在运动员主餐厅里面,我们上千名片鸭师傅手提烤鸭一片一片地把鸭皮片到客人的面前……这可能吗?
要想吃北京烤鸭,奥运村里的运动员只能到“风味餐厅”享用,这个风味餐厅才是各种小吃和特色菜的提供处。到时候,或许运动员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宫廷菜”、“官府菜”“北京小吃”等等,更让老外不解的可能有“豌豆黄、爆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驴打滚”等菜谱。
据悉,全聚德已经支好了4台烤鸭炉,奥运会期间,每天能够为运动员提供600只烤鸭。
吃得好更要吃得安全
食物不仅要熟悉可口,更要吃得安全。北京奥运会期间预计要为注册人员及现场观众日均供餐1300万份。
一辆装载奥运食品的运输车在行驶途中的位置及车厢内湿度、温度实时受到监控,一旦偏离路线或温、湿度超标,监控系统会发出警报;当它经过奥运场馆大门时,门口安装的RFID射频识别系统会将车内所载食品的生产厂家、物流公司乃至种植养殖地点等信息逐条显示;所有的奥运食品都贴有电子标签,轻轻一扫即可知道该食品从种养、施肥以及在加工、运输、包装、分装、销售等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文章来源:吃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