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华小吃美食节圆满收官

小吃主理师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前合影留念
小吃主理风采
在中国烹饪协会的支持下,由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与北京大学餐饮中心共同组织的北京大学“中华小吃美食节”活动,于2015年5月27日至6月1日正式上演并圆满收官,活动期间有1.6万人次享受了独具魅力的美食小吃。
活动中,来自山东、福建、江浙、山西、江西、新疆、湖北、广西等8个地区风味的24种小吃品种在北京大学家园食堂中生产售卖。每到饭点,风味小吃窗口前就排起了九曲十八弯的长队。北大广大学子通过微信、校内BBS等途径抒发着自己对美食的热衷与自己对美食的理解和评价。
中国烹协名厨委从全国选拔出20多位主理人,担负本次活动的服务工作。学校的团餐供应人数多、时间集中,工作量是主理人平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他们在如此工作强度的压力下充分展现了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福建风味的主理人周灌民及山东风味的姜现保年纪都在50岁以上,为满足学生需求,亲自备料加工,长时间大幅度的工作量即使是年轻人都有些吃不消,他们却每天还坚持早起晚归的备料操作,令人折服;负责汤包的魏建新老师从早上5点开始准备原料,直到凌晨,脚因为长时间站立出现浮肿状况;山西的杨刚老师因为长时间高温工作,有中暑迹象;各个风味的主理人几乎都有从凌晨5时左右开始备料,晚上结束后还加班到深夜的经历;有许多师傅为抓紧时间,不能按时用餐。他们爱岗敬业、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对美食烹饪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感动着北京大学餐饮中心的领导与员工。

年纪最大的福建周灌民大师备料中
大家的努力换来了学生对美食欲望的满足。各种风味档口的长龙大队出了食堂门口转到了马路上;食堂座位紧张,同学打包带走,或者站着用餐,或买到小吃后到别的食堂用餐再把餐具送回来;同学们分别排不同风味小吃队伍,之后相互分享。学校师生对美食的肯定、热爱与追求,也是各小吃主理师傅最大的工作动力与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楼上楼下师生爆满
楼上楼下师生爆满
风味小吃学生队伍出了食堂门口排到了马路上
座位紧张-学生站着用餐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名厨委主席高炳义在预备会上提出具体要求
6月1日,活动结束时,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李亚光、副秘书长薛文,北京大学餐饮中心主任王建华、办公室主任甄涛、总厨任金锁等领导出席欢送仪式,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赞赏,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祝贺,并对活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王建华主任首先对在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主理师傅们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这次美食节活动“受到校内师生的广泛欢迎,在全国最高学府引发了关于中华小吃的热议,不仅弘扬了中华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同时也丰富了校园饮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北大学子足不出校就能品尝到地道的家乡美食,让‘舌尖上的北大’在燕园火热上演”。
李亚光副会长说:“中华小吃美食节”是关系中华小吃饮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感谢各位主理师傅高超的技艺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李会长展望了小吃产业的发展,相信无论是经营多种小吃品种,还是单一小吃品种,都会是成功的渠道,就像西少爷的成功案例。小吃产业会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一大动力。
本次活动在北京大学引起了很大反响,周边高校师生也相继过来凑热闹,许多外校学生,慕名而来,但因为没有饭卡,只能用钱与北大学生交换在食堂买小吃。
此前,名厨委与北大餐饮中心携手多次成功举办了“名厨进北大”、“北大团餐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团餐厨艺培训”等活动,北大餐饮中心期待中国烹饪协会、中国烹协名厨委继续对北大餐饮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行业指导。
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友好合作已进入第八个年头,并派餐饮专员常驻,此次活动对中国烹饪协会和名厨委工作的拓展和服务内容的丰实、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著名高校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