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考察酱卤企业——“天福号”报告
“天福号”——全称为“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号称为“中国酱肉第一家”,是历史悠久、名声远扬的北京老字号。3月6日,我们慕名来到了“天福号”,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凤利、研发部经理訾亚静热情接待了我们。
历史悠久 现实辉煌
据介绍,天福号创始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距今已走过275年的辉煌历程。天福号曾经被清朝慈禧太后特别赐予一块进宫腰牌,传旨每天定量把“天福号”酱肘子送入皇宫,成为清宫御膳的一道必备名吃。中华民国时期,梅兰芳、叶盛兰、袁世凯等均对天福号产品情有独钟。建国后,天福号陆续获得若干荣誉称号,特别是:1993年被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2年生产的中西式熟肉制品被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北京市经济委员会评为“北京名牌产品”;2004年被北京市工商局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2008年6月,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被国务院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今的天福号,安排就业职工1000余人(其中生产员工200多人,销售员工700多人);天福号以直营店、加盟店和商超等为主要销售模式,公司现已拥有近500个直控网点,每天产销约80个品种,去年销售额达到5亿,实现利税5000万。2012年1月22日农历除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同志,来到北京前门商业街上的天福号酱肉店,称赞这家历经270多年长盛不衰的老字号商铺,秉持了“诚信为本、品质是天”的八字经营理念。此理念全文体现在天福号展室保存的一幅名人题字“店久十万朝乃诚信为本;酱香九州地唯品质是天”,显然早已成为天福号的座右铭。
未来的天福号,本着“做强北京,发展华北,面向全国”的总体规划,打造“中国酱肉第一家”强势品牌,努力成为具有引领中国千年酱艺文化实力的著名供应商和服务商。
严把质量 安全第一
天福号把传统工艺、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他们坚信选好原料才能把好第一关,“只有一流的原料,才有一流的品质”,坚持独有的选料标准和科学的选料体系。天福号的酱肘子名誉天下,原料选用均以独家定制标准。在制作工艺上,天福号酱制产品全部采用古法传承的酱肉秘制工艺,选用天然香辛料,绝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天福号把现代化加工设备引入到传统制作工艺流程中,设有信息中心、生产控制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化验室)、养殖基地(近2000亩,位于密云),无论基地自养的活鸡活猪还是购进的原材料,都有严格的管理、控制、检验制度。特别是设备精良的化验室的建立,为肉类食品的各项理化指标、肉的新鲜度和ph值的检测分析,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手段,确保了每个天福号产品的新鲜、健康、卫生和安全。
企业文化丰富 内涵底蕴深厚
天福号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对象、不同时限,确定不同文化内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发人深思、健康积极、增强责任、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为保持传统工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潜心服务社会,发挥了不可或缺和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品牌理念、经营理念、第一文化、细节文化、团队文化、感恩文化、危机文化、执行力文化等等。如“第一文化”的具体内容是:第一是一种责任,第一是一种压力,第一是一种动力;“危机文化”告诫大家:今天很现实,明天很残酷,后天更美好。在细节文化中又细分为原料体系、工艺体系、品控体系、物流体系等更加具体的企业文化品位,如细节“品控体系”提示大家: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这些文化内容,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便于记忆,贴近企业工作实际,贴近职工日常生活,随时引发人们关于待人接物、岗位工作、职业操守、家庭关系、社会道德等思想、行为、理念的思考,形成了良好的企业、社会氛围,对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广泛、巨大的正能量。
几点思考
1、天福号在保持优秀传统和实现现代化的结合上走出了成功的路子。他们在材料选用、工艺技法选择、抗拒影响健康的添加剂使用等方面,很好地保持和发扬了传统;但在工艺流程监控、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却秉持完全开放的态度。生产过程通过网络视频,责任人可随时掌控。从德国、丹麦进口的先进生产设备,大大提高了产能和效能。目前正在建设的腊肉制品厂,将生产意大利、西班牙的名牌优质火腿。天福号的态度和做法,值得其他老字号借鉴,也值得新企业学习。
2、天福号信誉良好,管理规范,工艺过硬,经济效益好,地理位置优越,辐射力强,在酱卤行业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宜推广其经验做法,如加入酱卤专业委员会,拟树为行业先进典型。
3、可考虑利用天福号的条件,组织其他酱卤企业进行考察交流乃至职业培训等活动,对全行业起到推动、促进、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