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08中国餐饮业十件大事
2008年中国的餐饮业在不平凡中走过,尽管有冰冻雨雪灾害和地震灾害的阵痛,也有北京奥运会的喜悦,但我们看到的是万众一心,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投身救灾援助工作,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奥运餐饮服务工作,并创下了奥运供餐零事故的记录的中国餐饮业。
1月15日,中国烹饪协会对2008年中国餐饮业的大事进行了盘点和发布。这十件大事包括:
1、奥运餐饮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一大亮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供餐1200万人次,奥运餐饮创下零事故、零投诉的记录,北京烤鸭、扬州炒饭等中国传统美食受到国际友人的普遍欢迎,成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一大亮点,中华饮食文化也借此得到大力弘扬,为中餐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此次中餐首次正式进入奥运供餐体系,中国烹饪协会发挥了重大作用。
2、餐饮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在抗击冰雪、地震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今年初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地震中,餐饮企业迅速行动,积极奉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餐饮企业为汶川地震灾区捐献款物达20多亿元,很多餐饮企业、一些地方政府和中国烹饪协会组织的厨师救援队亲赴一线,帮助灾区人民共渡难关,餐饮业的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也得到很大提升。
3、餐饮业多项烹饪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烹饪大师许菊云在第11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就中国烹饪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提出建议。在多方努力下,烤鸭技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等多项烹饪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保护、传承中国烹饪技艺和中华饮食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国际马铃薯年中国区活动如火如荼
2008年是国际马铃薯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中国烹饪协会在辽宁、陕西、宁夏、内蒙古等马铃薯主产区联合举办了马铃薯烹饪表演、专题论坛、图片展等系列活动,不仅指导餐饮企业加强菜品创新,也进一步强化了马铃薯在全球粮食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5、中餐纳入国家专项资金扶持
2008年3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对中餐、文化等领域企业和专业人才“走出去”提供帮助,简化出入境手续,并纳入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9月9日,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2008年开展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对大、中、小规模的配送中心,分别给予重点资金支持。
6、《中文菜单英文译法》首次出版,中餐走向世界迈出坚定步伐
2008年1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北京市旅游局联合翻译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出版发行。该书对中餐、西餐中的2400多种冷菜、热菜、汤和酒水饮料等进行了翻译,为加强中餐企业服务规范、走向国际迈出坚定步伐。
7、《早餐经营规范》顺利实施
由中国烹饪协会起草,商务部发布的SB/T 10443-2007《早餐经营规范》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范对早餐店、早餐亭、早餐车、早餐供应单位和食品供应商的资质、经营及食品卫生等做出了规定与要求,对促进全国早餐经营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8、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和第六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成功举办
2008年,五年一届的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在全国20多个赛区陆续开展,到今年四月竞赛全部结束,预计参赛总人数将达到6000多人,创下历届竞赛之最。四年一届的第六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则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选手参与,大赛为烹饪技艺传承与交流、菜品创新、挖掘培养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9、首部由餐饮业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正式上映
2008年11月,由北京数十家知名餐饮企业投资,首部由餐饮业策划、导演、编剧,并参演的电影《味道男女》正式全面上映,作为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餐饮题材电影,影片以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为依托,描述当代餐饮从业人员的工作和情感,通过电影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餐饮业,了解中华饮食文化,也向社会展示了餐饮业的发展成就。
10、餐饮业积极迎战金融危机,贡献行业力量
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餐饮业,为维护行业稳定发展,中国烹饪协会发布《全国餐饮业应对金融危机倡议书》,1000多家餐饮企业积极响应,表示要坚定信心、应对挑战,为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供稿:新闻宣传信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