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专家呼吁出台国家美食促进战略
近日,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持召开的首届全国餐饮学术年会在广东顺德举行。来自国内16个省市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餐饮企业和行业组织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企业家,围绕“中国饮食文化与软实力建设”的主题各抒己见,与会方一致认为,中国餐饮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饮食文化的品位显著提升,中国饮食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以实施国家美食促进战略。
“和”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灵魂
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全聚德集团总经理邢颖告诉记者,本届学术年会上,专家们一致认同“和”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灵魂。邢颖说道:“中国人日常饮食讲究在一起吃饭,不因人的身份不同而区别食物,维持了饮食上的同一性,这就是中国独有的合食制。”
在物质层面,中国饮食文化以“和”为要素构建了完备的物质形态。在食料摄取方面,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和”的配膳原则,体现了中国式样的食物多样化及其膳食平衡。在烹饪调味方面,强调追求“五味调和”获得饮食上的最佳口感的“和”的意念。除此之外,中国饮食文化所强调的色、香、形、器,也都讲究和谐一体,以“和”为搭配,以“和”为审美。
在精神层面,中国的饮食不但是吃的东西,还是可以欣赏和品味的文化,其精神形态就是一个“和”。
中国“和”文化的许多方面与饮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比如,中国人际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以饮食为媒介联络并交流感情,而并非仅仅吃饱肚子;中国饮食特别重视饮食环境以及氛围的营造,通过饮食而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中国菜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
邢颖还告诉记者,中国饮食文化流传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功劳应该归属于中国菜的贡献。以中国菜为例,几千年来,中国各地区、各民族通过不断地创造和积累,成就了品种繁多的菜系和流派。以消费类别分,有家常菜、市肆菜、宫廷菜、官府菜、寺观菜、药膳菜之分;以加工类别分,有热菜、冷菜、大菜、小菜、甜菜、汤菜之别。而菜肴在用料、制作工艺、口味和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很大,又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如鲁菜、川菜、淮扬菜和粤菜等。
中国菜的原料极其丰富,常用的有3000多种;菜肴组配灵活多样,按时令、荤素和原料的特点搭配,极富变化;刀工处理变化多端,菜肴形象生动活泼;菜肴味道变化无穷,百菜百味,一菜一格。
中国菜讲究和谐适中,无论原料、调料、技法如何变化,最终都要烹制出和谐的美味,产生整体效果。中国菜的最高境界是把丰富的原料恰到好处地加以增减配合,使其适中、平衡、协调而浑然一体。
应该说,谈到中国的文化,离不开中国的餐饮文化,而中国餐饮文化的核心是通过中国菜来体现的,三者的关联是极其密切的。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是相对于国家硬实力存在的一种文化。与会者认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就是从古到今不断继承和发扬烹调技艺的优良传统。中国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但不是所有的中国饮食文化都称为软实力。提炼、打造中国饮食文化的软实力,要从品牌产品和品牌文化做起。
国家应出台并实施美食促进战略
邢颖告诉记者,首届全国餐饮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国家美食促进战略,并以此作为国家形象战略的重要内容。
据邢颖介绍,世界上一些国家一直把饮食文化视为增强国家形象的软实力,并为推广本国饮食文化不遗余力。比如,法国总统在2009年就宣布,将法国菜列入该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日本近年来也积极在全球推广日式食文化,视其为提升日本国际地位的重要环节。韩国政府更是计划斥资550亿韩元在海外推广韩国料理,将韩国料理全球化,以此来增加韩国的农产品及渔业出口量,藉此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因此,我国政府部门也应着手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美食促进战略,有必要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去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华饮食文化,让世界人民认知并接受优秀的中华饮食文明。这也是这次会议期间专家呼声最高的话题”,邢颖表示。此外,专家们还献言,今后要依托驻外文化交流中心、孔子学院等文化和教育交流机构,增加中国饮食文化的交流项目,通过举办“中国美食节”等推广活动,推动名牌企业“走出去”,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同时帮助海外经营中餐的华人,提高菜品质量,改善经营形象,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正宗中国菜的魅力。
“和”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灵魂
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全聚德集团总经理邢颖告诉记者,本届学术年会上,专家们一致认同“和”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灵魂。邢颖说道:“中国人日常饮食讲究在一起吃饭,不因人的身份不同而区别食物,维持了饮食上的同一性,这就是中国独有的合食制。”
在物质层面,中国饮食文化以“和”为要素构建了完备的物质形态。在食料摄取方面,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和”的配膳原则,体现了中国式样的食物多样化及其膳食平衡。在烹饪调味方面,强调追求“五味调和”获得饮食上的最佳口感的“和”的意念。除此之外,中国饮食文化所强调的色、香、形、器,也都讲究和谐一体,以“和”为搭配,以“和”为审美。
在精神层面,中国的饮食不但是吃的东西,还是可以欣赏和品味的文化,其精神形态就是一个“和”。
中国“和”文化的许多方面与饮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比如,中国人际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以饮食为媒介联络并交流感情,而并非仅仅吃饱肚子;中国饮食特别重视饮食环境以及氛围的营造,通过饮食而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中国菜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
邢颖还告诉记者,中国饮食文化流传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功劳应该归属于中国菜的贡献。以中国菜为例,几千年来,中国各地区、各民族通过不断地创造和积累,成就了品种繁多的菜系和流派。以消费类别分,有家常菜、市肆菜、宫廷菜、官府菜、寺观菜、药膳菜之分;以加工类别分,有热菜、冷菜、大菜、小菜、甜菜、汤菜之别。而菜肴在用料、制作工艺、口味和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很大,又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如鲁菜、川菜、淮扬菜和粤菜等。
中国菜的原料极其丰富,常用的有3000多种;菜肴组配灵活多样,按时令、荤素和原料的特点搭配,极富变化;刀工处理变化多端,菜肴形象生动活泼;菜肴味道变化无穷,百菜百味,一菜一格。
中国菜讲究和谐适中,无论原料、调料、技法如何变化,最终都要烹制出和谐的美味,产生整体效果。中国菜的最高境界是把丰富的原料恰到好处地加以增减配合,使其适中、平衡、协调而浑然一体。
应该说,谈到中国的文化,离不开中国的餐饮文化,而中国餐饮文化的核心是通过中国菜来体现的,三者的关联是极其密切的。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是相对于国家硬实力存在的一种文化。与会者认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就是从古到今不断继承和发扬烹调技艺的优良传统。中国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但不是所有的中国饮食文化都称为软实力。提炼、打造中国饮食文化的软实力,要从品牌产品和品牌文化做起。
国家应出台并实施美食促进战略
邢颖告诉记者,首届全国餐饮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国家美食促进战略,并以此作为国家形象战略的重要内容。
据邢颖介绍,世界上一些国家一直把饮食文化视为增强国家形象的软实力,并为推广本国饮食文化不遗余力。比如,法国总统在2009年就宣布,将法国菜列入该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日本近年来也积极在全球推广日式食文化,视其为提升日本国际地位的重要环节。韩国政府更是计划斥资550亿韩元在海外推广韩国料理,将韩国料理全球化,以此来增加韩国的农产品及渔业出口量,藉此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因此,我国政府部门也应着手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美食促进战略,有必要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去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华饮食文化,让世界人民认知并接受优秀的中华饮食文明。这也是这次会议期间专家呼声最高的话题”,邢颖表示。此外,专家们还献言,今后要依托驻外文化交流中心、孔子学院等文化和教育交流机构,增加中国饮食文化的交流项目,通过举办“中国美食节”等推广活动,推动名牌企业“走出去”,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同时帮助海外经营中餐的华人,提高菜品质量,改善经营形象,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正宗中国菜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