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行业资讯
真功夫谭鱼头各组财团争购褔记食品
日期:2013年12月24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分享:

  因可转债危机遭遇清盘的内地送餐巨头福记食品终于迎来“白武士”。继上月末有消息传出香港资源主席黄英豪以及内地火锅连锁店谭鱼头创办人谭长安所组成的财团有意收购福记食品后,2月1日天行国际股东兼执行董事蔡朝晖在香港宣布,联手中式连锁快餐集团真功夫创办人蔡达标及香港上市公司华脉通信有限公司(“华脉”),计划收购在港上市的福记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福记”)。

  蔡朝晖表示,该财团已初步准备了10亿港元资金,以支持整个收购,及成功收购后公司的发展所需。蔡达标昨日并未现身发布会现场,据蔡朝晖表示,真功夫在零售方面,送餐服务方面是空白。真功夫在随后通过媒介证实,该公司将与联合环球投资、华脉无线通信联合组成财团,收购正在清盘的褔记食品。

  10亿高调收购

  蔡朝晖表示,该财团已初步准备了10亿港元资金,以支持整个收购,及成功收购后公司的发展所需。但其拒绝透露具体出价。

  数据显示,蔡朝晖现为天行国际的第二大股东兼执行董事,持股量约为29%,公司主要从事证券及贸易业务。蔡朝晖此前曾任东方银座行政总裁,亦曾在东泰证券及新鸿基证券工作。

  蔡朝晖透露,有关并购由花旗集团牵线,仅用了48小时组成收购财团,为了增加收购胜算,故选择以全盘购入福记的资产作计划,其中包括上市地位,以扩大各方利益。蔡朝晖重申,若其方案可成功收购福记,不单可令债券持有人减少损失,股票亦不用变废纸,大部分员工亦可继续受聘,故相信是双赢方案。

  作为基金爱股,福记食品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但公司去年未能在7月底限期前,公布截至3月底止年度业绩,令其两项可换股债券及一项银行贷款出现违约,公司因而一直被迫停牌。直至10月,福记终自行申请清盘,清盘人德勤当时表示,估计公司负债高达30亿元。

  而根据福记2008年底发出的最后一份财务报告显示,福记负债近22亿元,包括两批分别在去年9月及今年10月到期的可换股债券。

  此前消息人士透露,德勤曾接触本港数个著名的大型餐饮集团,但这些集团均无信心可接管福记整个业务,故德勤曾考虑将福记拆分出售。

  “与花旗的组合应该很有胜算。”蔡朝晖坦言,影响此次收购的最大风险仍是价格,福记收购价高于集团所定收购价格,不排除未来引入其他股东。福记最终花落谁家,结果将于2、3个月后出炉。

  财团竞逐

  蔡朝晖财团或许并非福记面前的唯一“白武士”。

  据港媒报道,香港资源控股主席黄英豪正在联手内地火锅连锁店谭鱼头的创始人谭长安共组财团,拟收购福记的壳资源,以及该公司下属的部分内地餐厅。

  港媒更引述消息人士报道称,黄英豪的组财团只是看中福记的上市地位及部分内地餐厅等资产。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福记食品于去年7月宣布清盘,此前,该公司在内地共经营12家餐厅,其中6家已停止运营。

  黄英豪近年钟情价廉的清盘公司,2008年曾两度出手,分别成功拯救海域化工及金至尊,令公司免于清盘命运,业务回复正轨。

  财团竞逐的背后,是中国餐饮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中国烹饪协会2009年度餐饮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餐饮业零售额近1.8万亿元。协会预计今年餐饮业营业额将达2万亿元。

  天行联合证券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陈志洪昨日向本报分析认为,通过收购进入这一市场是最省力省时的方式:中国大约有100万家工厂需要送餐服务,而这正是福记所擅长的领域。

  除此之外,福记的上市地或是中式餐饮巨头看中的目标。资料显示,谭鱼头早在2001年6月首度进军香港,已表示有意在香港上市,但一直未有实质进展。

  相关报道

  送餐巨头福记缘何滑入可转债深渊

  遭遇清盘的福记食品是内地最大的送餐供应商之一,由魏东夫妇1999年创立。

  与更多人熟知的丽华快餐经营模式不同,福记选择的是向写字楼送餐。2002年,魏东进入当时尚未被开发的工业配餐市场,并成为通用汽车等诸多500强企业的工作餐供应商。

  扩张迅速

  2004年底,在引入法国里昂证券的风险投资后,福记以3.1港元在香港上市,上市后遇到了股市的大牛市,福记食品的股价一度冲高至29.20港元。

  福记食品2007-2008年报显示,主营业务每年为福记带来5亿港元盈利、6亿港元现金流。福记随即展开业务扩张。近年来,福记不断购买物业、兴建厂房、收购餐厅。与此同时,福记在业务拓展大手笔投入,其中包括2007年和铁道部合作动车组送餐业务以及为北京奥运会提供送餐服务等业务。

  但是,福记在投资项目上的花费已经远远超过经营中的现金收入。举债成了福记资金流的重要来源。

  债台高筑

  2005年10月14日,福记上市还未满一年,即通过摩根大通发行6.2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这批可换股债券的换股价是10.25港元,有22%溢价。由于这6亿港元可转债在2010年到期,但福记在一年内已经涨过换股价,债权人换股后,福记的资产负债表上少了6亿港元债务。

  尝到甜头的福记2006年11月再通过瑞银与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订立了10亿港元零息可转债;2007年通过花旗与CapitaTrust Com pany Lim ited订立了15亿元人民币零息可转债。其当初签下的换股价格最低为17.5港元,比当时的股价有24%溢价。但溢价愈高,股价愈难升至换股价,换股失败的可能性就愈高。而截至今年7月28日停牌前,福记股价只有7.6港元。

  随着金融海啸袭来,福记公司营运不佳,其股价从最高时候的29.2港元跌至去年11月底的约2.30港元,市值缩水逾九成。

  由于股价持续下跌,瑞银、花旗经手发行的两批可转债换股无望,变成实实在在的债务。福记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前者在今年10月到期,尚余4.5亿港元要偿还;后者的14亿港元,明年11月到期。另外福记还有3.5亿港元银行贷款半年内到期。单是这3项短期债务,已达22亿港元。相比之下,福记的流动资金只有10.6亿港元。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