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底料麻辣度将分级
有人怕辣,有人不怕辣,有人怕不辣。对于火锅,如何能让顾客各得其“辣”呢?
也许明年,您在选火锅底料时,对“辣”的标准,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因为底料要分等级了。
由国家农副加工产品及调味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的《火锅底料国家标准》有望今年年内出台。参与标准制定的有关人士表示,今后,用油标准、麻辣程度不一的火锅底料将分级标示,此举重在为消费者选择适宜的火锅口味提供参考。
尽管此标准仅涉及火锅底料,尽管消息一出台,很多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毕竟辣不辣自己调就是了,但是采访中,很多人认为不仅火锅底料应麻辣分级,火锅店的汤料底料的麻辣分级也很有必要。
标准:对辣度麻度分级标示
该标准报批稿对麻辣火锅底料的定义是以动植物油脂、食盐、豆瓣、辣椒、花椒等香辛料等为主要原料,经炒制加工或部分熬制,配装或不配装其他辅料包装而成。
对于如“微辣”、“中辣”等统一级别的辣度却参差不齐的市场现状,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介绍,该标准要求,今后重庆生产的火锅底料将标明相应的辣度。
该标准将遵照目前国际标准制定的辣度单位对火锅底料的辣度进行标示。此外,该国标将对微麻、中麻、老麻等不同程度的麻度有所补充。
专家说,国际上辣度分15级,评定辣度的方法基本过程是:把辣椒制备成一定量的辣椒素提取物,然后稀释,由5名训练有素的品尝师品尝。若仍感到辣味,则继续稀释,直到5名品尝师都感觉不到辣味为止。这时稀释倍数就是这种辣椒的辣度数值。辣度数值越高,辣椒也就越辣。
顾客:要个微辣却辣出眼泪
目前火锅行业确实存在这样的困扰,对于辣的标准很不统一。家住沈阳市武功山小区的唐之霞说,有时要的是微辣,可是一尝却很辣,眼泪都流出来了。“毕竟‘微辣’很笼统,难以量化”,唐之霞很欢迎火锅底料标准化,也就是标明相应的辣度,这样顾客在口味的选择上能更准确也会更符合自己的要求。
记者调查了沈阳多家火锅店,发现目前的火锅汤底料多数分两种:清锅或辣锅,多数饭店所谓的微辣和清锅差别不大。
而且由于没有可以参考和依据的标准,火锅店的汤料底料都是各有各的配方,只能吸引喜欢相应口味的顾客,为此沈阳市烹饪协会的副会长李春祥说,《标准》出台后,将有利于包括沈阳在内的各地火锅产业的良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也有利于消除消费者对火锅业的一些误解。
火锅店:标准化更多是好处
沈阳市奉天街附近的一家火锅店的周姓负责人说,底料有国标,对于火锅店的影响不大,火锅店的底料更多是自己配的,对于在家吃火锅的消费者而言,指导性和选择性也许更强。但这位负责人也表示,对于火锅店的老汤,如果辣度标准化,顾客就餐时的选择也会相应方便,而且这并不影响火锅店的特色。
建议:类似火锅的也应分级
市民孙浩瀚经常吃一种东吉锅,东吉锅实际上和火锅差不多,也分“清锅”“微辣”,孙浩瀚说,但是所谓微辣,真的是太辣了。他问老板娘为什么这么辣,老板娘说这是因为特别麻的原因。孙浩瀚建议,如果这些类似火锅的饮食,也能在麻辣上适当明确分级,有助于尤其是第一次来饭店就餐的顾客的选择。
展望:火锅业发展可抗衡洋快餐
中国火锅业发展迅猛,成为餐饮行业的一大亮点,2008年中国餐饮百强名单中,前十名中有四家火锅企业。业内人士认为,火锅已经成为与洋快餐抗衡的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