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食品安全决战大幕拉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距全运会开幕只有50 多天了,全运会的食品安全特别令人关注。近期以来,济南市密织食品安全网,特别是8月13 日召开了全运会食品安全誓师大会,对农产品、餐饮场所等下达“死命令”,并公布应急预案,增加督导检查力度,一场全运食品安全决战拉开了大幕。
保障层次不断“升级”
“济南食品安全保障网不断加固,层次不断‘升级’。”济南市副市长张宗祥说。据介绍,围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质监等9部门,采用明察暗访、信息通报、督察督办等形式,集中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整治活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 2.7 万人(次),检查单位 2.9 万家(次),查处违法案件55 起,获得了省政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范围,结合保全运工作部署,围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按环节逐品种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查处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全链条监管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今年以来,抓特色和品牌建设,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镇、村“三级联创”和“食在济南,放心泉城”主题创建活动。各级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创新的品牌建设工程,取得了食品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尤其是长清区、平阴县经全方位综合考评通过了考核验收,平阴县的食品安全六个体系建设,长清区的“158创建工作模式”,获得了省考核验收组的充分肯定。目前,济南市已形成了一个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两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创建格局。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有关专家说,全运在即,做好全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市正在抓住重点,力克难点,消除疑点,消灭盲点。抓监管、抓质量、抓应急,实事求是地抓督察、抓落实、抓疏漏,全力以赴地打好事关济南形象、山东形象和国家形象的食品安全保卫战,切实营造“食在济南、放心泉城”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当前开展食品安全整顿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职责分工,结合省、市组委会的统一部署,以蔬菜、鲜肉、水产品、熟食制品等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监测品种,以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品店、小餐馆、沿街烧烤等为重点整治对象,加大对赛场(馆)周边、 旅游景点、 繁华地带、宾馆、 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餐饮场所的环境净化力度。强化对经营证照、环境卫生、卫生设施等的监管措施,严厉打击无证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等违法行为。着力严查大案、要案,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为全运会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对涉嫌刑事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予以处理。
有关人士透露,将在9月份集中一段时间,通过现场检查等方式,从8个方面对全运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全方位考核。目前,济南各县(市)区正在制定工作计划,采取定期督导检查和不定期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自查,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环节进行督查,集中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
食品安全供应是关键,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尤为重要。据了解,目前,济南市组委会已部署,对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也有了明确的界定,一定要达到全运会食品安全“零发生、零事故”的目标。按照“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的要求,加大对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和餐饮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食品检验检测和监督抽查,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供应十一运会的各类食品及食品原料的安全。严格落实向餐饮接待单位提供大宗食品及食品原料的农产品种养殖基地、食品企业和供应商的主体责任,签定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督促企业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原辅材料进货台账、使用档案、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严格落实食品生产企业批批检验、合格出厂制度,严防不合格食品及食品原料进入定点餐饮接待单位。
加强对重点动物源性食品违禁药物的监测,监控农业投入品及原辅材料使用情况,凡禁用的必须彻底禁用,凡限用的必须严格限用。对所有进口食品要批批检验,严禁来自疫区的相关食品入境。同时,要加强食品在供应、储藏和运输等环节的安全保卫措施,严防人为破坏。
文章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