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行业资讯
首届中国长江江鲜美食节在扬中开幕
日期:2013年12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

    三月的扬中,春江水暖,江鲜肥美。3月18日,首届中国长江江鲜美食节暨扬中第六届江鲜美食节在全国首个“中国江鲜菜之乡”扬中市正式开幕。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沈思明、扬中市领导和北京市、上海市、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和江苏省的烹饪、餐饮行业协会领导、餐饮企业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首届中国长江江鲜美食节是在扬中已连续5年举办美食节的基础上,由江苏省烹饪协会牵手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区的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举办的,以“绿色长江,绿色产业、绿色消费”为主题,旨在引导全国餐饮美食界共同保护长江生态资源特别是江鲜资源,挽救珍稀江鲜鱼种,发展特种江鲜养殖,壮大江鲜产业,实现绿色健康消费。
    在开幕式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北京、上海、扬中“五省三市”的烹饪、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向全国同行业和社会各界发出“保护长江资源,倡导绿色消费”的倡议,号召“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控水体污染。严格执行禁捕规定,打击滥捕滥捞。强化特种水产保护,抢救珍稀鱼种。发展绿色生态养殖,杜绝违禁行为。保护长江江鲜资源,拒食保护鱼种。”
    首届中国长江江鲜美食节暨扬中第六届江鲜美食节期间将举办五省两市江鲜菜汇展、举行长江江鲜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讲座、“扬中江鲜甲天下”书画作品展、经贸联谊月活动、江鲜美食旅游月活动等系列活动。
    附:
    探寻“扬中江鲜”的成名之路(镇江日报  2009-03-18 )
    随着一年一度扬中江鲜美食节的成功举办,风味独特的扬中江鲜菜风靡大江南北,享誉五湖四海。从2004年扬中首届江鲜美食节的“独自吆喝”,到去年与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和谐共振”,扬中江鲜用5年时间赢得了“甲天下”的美誉。而今年,上海、江西、浙江、湖北、安徽等长江沿线省市和北京市联合在扬中举办首届中国长江江鲜节,扬中江鲜正日益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和扬中经济发展、人民致富的新载体。
    盘点扬中江鲜美食节的举办,考量扬中的“江鲜效应”,我们欣喜地发现扬中的诸多变化:成为华东最大的江鲜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超过6亿元,市场覆盖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兴的美食旅游目的地,年均吸引海内外游客10万人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与美食节同步举办的民营经济促进月和项目推进月,累计落实项目200多个,投资总额近40亿元;催生出“江鲜经济”,提供就业岗位7000个,百余人成为百万富翁。
    保护:江鲜资源焕发生机
    扬中江鲜自古名闻遐迩,但几年前在水质恶化和过度捕捞的双重打击下一度面临资源枯竭、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保护扬中江鲜资源!”扬中各界大声疾呼,扬中市委、市政府紧急行动。2002年始,扬中严格实行春季禁渔。该市规定:春禁期间,10厘米以下的江杂鱼一律不得进入水产市场,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一大批捕捞设施被取缔,该市近年来共拆除网簖18080个、地龙27418条、虾笼和钩160余万只(把),查处违禁捕捞船130多条。为有效增殖长江渔业资源,该市每年斥资300多万元,组织大规模人工放流活动,向长江投放河豚、鳜鱼、鲶鱼、江虾、江蟹和江鳖等各类水产幼苗。同时,实施“江鲜登陆”工程。5年来,该市有180余家企业和个人先后投入近10亿元,培植了环太养殖场、江洲养殖有限公司等4家科技型龙头生产企业;发展了4家市级渔业生产科技示范园,带动13家江滩渔业开发生产基地,全市江鲜精养面积超过1万亩。
    目前,扬中水域的长江水产资源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年捕捞量从2002年的1800吨左右上升到去年的3200吨,长江螃蟹、青虾的捕捞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已接近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这为扬中连年成功举办江鲜美食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江鲜美食名扬四海
    地处淮扬菜系腹地的扬中历来烹调技术发达,“村村有高手,户户烧江鲜”,乡土名肴众多。 然而,扬中人没有死守祖传遗产,而是立足于打造江鲜品牌,与时俱进地对传统江鲜烹饪技法进行创新和提升,江鲜美食节的举办则为此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动力。
    2004年以来,该市先后组织30多名江鲜烹饪大师走出国门,赴日本、韩国考察当地的烹饪技术和经营方式;邀请各地名厨举办江鲜烹饪培训班,累计培训1200多人次;邀请扬州、南京等地专家学者和本地20余名著名烹饪大师,联合启动“江鲜菜创新工程”,先后开发出300多个融色、香、味、形、营养于一体的江鲜菜和10多个江鲜主题宴。 
    每年江鲜节期间,该市都组织开展江鲜菜品牌创新烹饪大赛、江鲜菜品牌展示、江鲜菜特色名店评比等系列推介活动,一批特级、一级江鲜烹饪师脱颖而出;邀请全国知名烹饪专家前来观摩点拨,荟萃百家、博采众长,“馨香独具、味美绝伦”,扬中江鲜得到了中国烹饪协会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扬中也由此获得了“中国江鲜菜之乡”荣誉;鼓励江鲜餐饮名店参加各类烹饪比赛,在2007年底举行的江苏省第五届烹饪技术比赛和去年上海国际美食节中,扬中获特金奖2个、金奖6个,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县级市。 
    为不断提升扬中江鲜的影响力,扬中专门开设了介绍江鲜的相关网站,年点击率达80多万人次,交互各类信息10万多条;中央电视台、日本东京电视台、台湾八大电视台先后来扬中拍摄江鲜专题片,更使扬中江鲜声名大振,扬中厨师身价倍增,他们多被高薪招聘至大中城市掌勺江鲜,成为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宠儿”。    
    联动:江鲜产业强市富民
    近年来,扬中紧紧依托江鲜,打出扬中江鲜组合牌。 
    虽然民间早有“烟花三月下扬中”之说,但以往扬中江鲜一直没有走出“有名气没有品牌,有资源不成产业,有市场缺少气候”的怪圈。而以“美食搭台、服务经济、推介扬中、惠及人民”为宗旨的江鲜美食节的举办则将“长江三鲜”和“江中明珠”紧密联系在一起,“扬中江鲜”遂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金字招牌”。 
    在江鲜美食节大旗的舞动下,扬中“江鲜经济”蓬勃兴起。江鲜从纯农业的范畴中剥离开来,活跃了三产、促进了二产、带动了一产,独立形成了一个覆盖三次产业的特色产业,在扬中环岛串起了一条集“渔、工、贸、种、养”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链:扩大了与江鲜相关的秧草、竹笋、马兰头等农产品的种植,秧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多亩,种植农户达2万多户,去年平均每户收入达1.8万元,孵化出3个江苏省名牌农产品,年产出4亿余元;江滩围网生态养殖基地、水生经济作物种植区和星罗棋布的观光渔业带,新增就业岗位7000多个,拉动扬中农民年增收4亿元;建成全国江鲜交易集散地和华东最大的江鲜水产交易中心,该市水产经销商在各处建立了上百万平方米的江鲜水产品精养池和养育区;美食节期间,该市餐饮业销售达6000万元,宾馆入住率达98%,社会零售额比平时激增4000万元;累计投入4亿多元,建成1个主题公园、1家四星级酒店和3家三星级酒店,沿江建成了100多家江鲜鱼馆,该市接待游客数量已从办节前的每年1万人次,增加到目前的18万人次。
    尤为可喜的是,扬中举办江鲜美食节5年来,累计邀请客商6000人次,签约和推进项目200多个,投资总额近40亿元。一些投资者坦言:因为江鲜美食节,我们了解了扬中,因为了解了扬中经济的良好发展前景,我们才投资扬中。 
    江鲜美食因扬中而独特,扬中因江鲜美食而扬名。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在这江鲜飘香的季节里,扬中又将迎来海内外宾朋的踏访,“扬中江鲜”的美名又将被传播到更广更远的地方!
    供稿:专委会办公室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