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运村餐饮服务中心 50种菜品满足各种口味
自大运村开村以来,已有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39个国家,千余名村民入住。要想给这些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风俗习惯、饮食偏好的“村民们”做好十几天的大锅饭可不容易。
18日22时30分许,800余名从开幕式现场返回大运村的各代表团成员几乎同时进入运动员餐厅。
中心迅速启动预先制定的两套人员分流方案,有条不紊地安排所有运动员就坐,整个过程持续不到10分钟。由于从食材的准备、烹饪到引导、接待等各个环节都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运动员用餐过程中,始终没有排队等待和拥堵和现象的发生。
“在开村之前,我们的演练强度已经达到了1000人,应对这种情况绝对不成问题。”大运村餐饮运营中心主任徐显斌颇有自信地说。
50种菜品满足各种口味
为了满足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运动员们的饮食需求,大冬会运动员村餐厅共为运动员准备冷、热菜品50种左右,以满足各国运动员的用餐需求。在菜品设定方面,餐饮运营中心既迎合西方人用餐习惯,又不失中国特色,可谓西餐中化。
曾担任奥运大厨的朱云龙是大冬会运动员村餐厅总调度。他向记者介绍,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来到哈尔滨,当然不能错过品尝中国东北的特色菜的机会。餐饮中心正尝试着在菜谱中加入具有浓郁东北风情的酸菜,并有计划要在日后的菜谱中加入东北炖菜,满足运动员们“尝鲜儿”的要求。
“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中午时分,来自英国的运动员Amy正在和其他运动员一样享用着这美味的午餐。可是,只有Amy知道,她每一天所食用的餐食同其他运动员的都不一样。由于自己是一个对坚果类及植物油都深度过敏的人,Amy就一直担心自己能否适应大运村中的饭菜。没想到当大运村的餐饮服务中心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研究决定:针对Amy的个体情况,反复征求她的意见,根据Amy本人亲自筛选的菜单为其配菜。Amy“吃饭难”的问题也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在这里我找到了家的感觉。”Amy激动地告诉记者。
文章来源:黑龙江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