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现场报道之六:安徽赛区比赛圆满结束

图1、张部长为团体金奖企业颁奖
图2、孙会长为金牌选手代表发奖
经过两天紧张激烈的角逐,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安徽赛区比赛圆满结束,9月7日上午,在合肥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会长张世尧、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孙应武、副秘书长孟璐以及安徽的相关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
据统计,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安徽、北京、福建的20个代表队参加了热菜、冷拼、面点、食品雕刻四个项目的团体和个人赛,在两天八场的比赛中,身手不凡的选手们创作出的一道道巧夺天工的美食精品,吸引了2万多市民前来参观。“选手们表现都非常出色,出现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担任大赛评委、来自浙江的林杰介绍说,“评判过程中有一道‘石耳虫草花鸡豆花’,技术难度和创新意识都是一流的。当然,从参赛作品看,此次比赛也还有一些欠缺。相比于粤菜、川菜等菜系,徽菜在原料选择上应再广泛一些,不要仅局限于山珍海味……”
担任此次安徽赛区现场点评的中国烹饪大师孙成应,在谈到这次比赛的印象时表示,这次比赛与前五届不一样,评委采取与选手面对面的评判方式,选手的分数由现场操作与成品得分相加,考核更全面了,成绩也更加公平了。此外,比赛规则中严格要求原料不能在场外加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难度提高了,也反映了选手真正的水平。作为一个厨师,从选料到初加工到制成品的全过程,都在评委的监督下完成,而且这个过程能够考察到选手烹饪技艺的熟练程度、原料的节约意识、操作的程序是否熟练、规范的操作程序、卫生条件是否达到、营养搭配是否合理等各个方面,包括做完菜之后选手餐具擦洗、调料整理、清洁台面等都真实反映了一个厨师的素质,可以说是对选手的全面考察。同时,这些内容无论是评委还是观众都能够从现场看到,更好地体现了公平、公开。
对于本次比赛的作品,孙成应大师表示,主要的感觉是参赛队伍年轻了,参赛作品中不乏创意新颖、特色鲜明、适合市场的佳作,同时也明显感觉到使用的原料更加大众化。由于赛场现场时间的限制,参赛的菜肴更加贴近市场,比赛中使用的高档原料明显减少了,这也反映出参赛者对比赛规则的准确把握和理解。
根据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的奖励办法,在安徽赛区产生了黄山国际大酒店等5个团体金奖,淮南市楚源工贸有限公司等8个团体银奖,宣城市绩溪县劳模大酒店等5个团体铜奖。同时也有81名选手分别获得了各单项比赛的金、银、铜牌,其中吕良胜等13人获得了热菜金牌,张建祥等3人获得了面点金牌,谢佳丽等6人获了冷拼金牌,冯文等2人获得了食品雕刻金牌。
颁奖仪式上,安徽省劳动厅还向个人赛第一名颁发了安徽省技术能手证书,向面点项目比赛前3名、热菜项目比赛前5名的选手颁发技师证书,安徽省劳动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大赛为安徽省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烹饪技能人才,省劳动厅将对这些选手进行进一步的考核,对于通过相关理论考试的选手将颁发高级烹饪师证书。
更多精彩请点击访问六届大赛专题频道。。。
供稿:新闻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