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餐饮垃圾回收业向泔水猪养殖争“原料”
餐厨垃圾处理站可以让餐厨垃圾实现“资源化”再利用
重庆的餐厨垃圾目前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用潲水发电、加工可供汽车行驶的生物柴油……经过3年多的调研筹备,重庆将于年内在江北黑石子动工修建全国最大规模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餐厨垃圾达500吨。与主城区日产1500至2000吨餐厨垃圾相比,500吨的“吸收量”虽然不大,但其样本作用在于,不仅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废为宝,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断目前寄生在餐厨垃圾“黑市”产业链上的不法商户。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大量依靠有偿回收餐厨垃圾维持经营的“泔水猪”养殖户和“地下油厂”,将成为垃圾处理站对餐饮垃圾无偿回收的最大阻碍。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一套完善而有效的法规,加强对餐厨垃圾回收、运输、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全程监管,避免非法利用,将成为我市餐厨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成败关键。
6月初,30多位国内最顶尖的固废垃圾处理专家来到重庆,商讨将餐厨垃圾完全无害化的具体方案,对“生物质垃圾厌氧消化”课题作最后论证。消息显示,我市有望在全国率先建立餐厨垃圾处理厂,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重庆市市政委负责人表示,这个餐厨垃圾处理站年内将在我市的黑石子开建,投资2.5亿元,日处理规模500吨,目前已经通过立项,年内即将开工。“垃圾处理站建成后,将初步满足重庆市主城区餐厨垃圾的处理要求,目前正在等待最后的审批。”
“新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可打造成新兴的环保产业基地,并开拓国内外市场。”市环卫集团负责人的话,更像是在远眺一个新的GDP增长点。
餐饮垃圾日产五千吨
国内最大餐厨垃圾处理厂即将落户重庆,对于像杨柳这样的餐馆老板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
杨柳在渝北区松石支路开了近两年的小餐馆,生意还算可以。开店之初,曾有人要求拿钱回收店里的泔水,“不卖也是白白倒掉,卖出去每月还有两百元的收入。”后来,杨柳才知道,整条街的餐馆都将泔水卖给了这个养猪人。每到下午,养猪人开着三轮车挨门逐户收泔水时,整条街都弥漫着一股酸涩的恶臭味。
捂着鼻子收钱的杨柳这才明白,自己成了泔水猪产业链前端的一环。开始他有些自责,慢慢地也就释然了,并找了个聊以自慰的理由:“倒了还会污染环境。”
杨柳早就得知,在重庆市主城区的城乡结合部有许多规模不等的泔水猪养殖点。“据估算,每天会有几百头泔水猪上市,高峰期甚至上千头,”杨柳一度被这样的消息震惊,“这在全市的猪肉上市比例中占多大的分量啊!”
庞大的泔水猪养殖点,需要靠大量的餐厨垃圾维持生存。“每天起码要几十吨吧。”看着街上那些四处奔跑的泔水三轮车,杨柳眼观目测。然而,他所看到的,还只是一个片区的餐厨垃圾产生量。
“重庆市的餐费店铺已超过6万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近2万家,每天产生的餐饮垃圾约5000吨。”记者日前在重庆市环卫集团提供的一份资料上看到,主城九区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约为1500至2000吨。
“如果国家真的要统一回收餐厨垃圾,变废为宝,我宁愿将其交给处理厂,这样会心安一些。”杨柳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放任自流的三大危害
目前,重庆市的餐厨垃圾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市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餐厨垃圾的去向来看,直接带来了3个灾难性后果。
市环卫集团的调查发现,因受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影响,库区及其主要支流沿江城镇的生活垃圾,大都没经任何处理,就被随意堆放在沿岸。露天堆放与简易填埋也会对地下水源带来二次污染,“所有不当处理都将成为库区水污染的重要源头。”
其次,一些餐厨垃圾在被人有偿回收后,加工成“泔水油”,再改头换面包装成“精制食用油”,销售给街头小贩及一些食品厂,制作成花椒油、火锅底料等佐料。据这位负责人称“非法提炼的泔水油中的黄曲霉素,
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化学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再有就是,“喂一头猪用泔水,比用饲料便宜百多元,使得周边的养猪户都去到城里收购泔水来喂猪。”一位泔水猪养殖户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大型宾馆的泔水,都销售给了个体养猪户。
而用泔水喂猪,并非人们想象的是废物利用。饲料营养专家董国忠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泔水中含有很多病菌和超标微生物,这些毒素被猪食用后,会残留在体内,人食用猪肉后也会受到直接危害。不仅如此,“如果餐馆中的洗涤剂被混入泔水,还会造成猪肉重金属超标。人在食用了这样的猪肉后,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日产的数千吨餐厨垃圾,既不能用来喂猪,又不能随意倾倒。其流向作何处理,无疑将考验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处理能力。
自主研发处理技术
事实上,重庆对此的谋划行动早已拉开序幕。
2005年初,重庆市环卫集团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始对餐厨垃圾的技术方案、建设规模进行调研。“我们的宗旨是确保所选的处理工艺,不仅要消除餐厨垃圾的社会危害,还要变废为宝,做到回收再生利用。”市环保集团一位参与调研的工作人员告诉信报记者。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论证,环卫集团初步决定在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建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技术方向是比较先进的厌氧消化工艺,能将餐厨垃圾变为生物柴油。”
2006年6月,重庆市政府正式明确市环卫集团为主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业主。随后,重庆市市政委联合多家单位,组成了“重庆市餐厨垃圾资源化治理调研小组”。据记者了解,目前他们已完成了国内考察、调查摸底、项目建议书等工作,正在积极与国内外相关技术厂商和科研机构接洽,引进高新技术,制订项目实施方案。
目前国内的餐厨垃圾处理基本上都是运用国外技术,买技术需要巨额资金。据环卫集团的这位负责人介绍,一套设备动辄就需要上千万资金,而且“技术还被卡在人家那里,维护也很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科技部力主设计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而调研小组的设想正好与国家科技部的设想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决定由市环卫集团牵头,联合国内顶尖固废垃圾处理专家,自主研发餐厨垃圾处理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内固废垃圾处理专家廖利表示,该技术一旦在重庆取得进展,就将在全国推广。
文章来源:时代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