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小吃香飘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世博会场馆的餐饮如何合理分布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吃饭是每位游客的大事。“价廉物美、不花太多时间、有鲜明中国特色,这三点是大多数人的共同要求。”张耀他认为,“在中国馆应有个固定场所,供应全国各地小吃,让游客们自由组合。点到为止,意犹未尽。既节约时间和金钱,又能品尝各地风味。”
国外中餐馆怎能代表中国美食水准
“许多外国人对中餐有误解,以为当地众多不地道的中餐馆,代表了中国美食的水准。”几年前,张耀他曾带队访问欧洲,在一家中餐馆吃饭,难以下咽。
今年9月,绿波廊将登陆德国汉堡;此前,南翔馒头和上海老饭店已走出国门,这些都是扭转中餐形象的努力尝试。“搜罗各地特色小吃,在世博会的舞台上展现给全世界,是一次难得的表现机会。”张耀他说。 餐饮业如何演绎世博会的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的主题早已深入人心。
张耀他认为,各行各业都应对世博主题做相应的理解和演绎。“如‘美好生活,源自美味’,是一句不错的餐饮业服务世博会的口号。餐饮业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要为世博会锦上添花,不让游客留下遗憾。”
如何照顾外国来宾的饮食习惯
“在保持民间小吃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油水和汤水,保证选材新鲜,便于携带,这些都是外国来宾比较看中的方面。”张耀他指出,“冷链”尤其重要。
世博会期间,食物要在适宜的低温状态下采购、生产、加工、流通,才能避免污染,保证安全,这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冷链”。与之对应的是“热链”。传统外卖都热炒热卖,温度保持在10℃-60℃之间。由于运送中食品持续保持较高温度,容易产生细菌,保存时间短。
文章来源: 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