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协会:产业集聚的助推器
产业集聚是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大量企业围绕某一核心产业聚集,并自动地进行分工、合作,形成上下游相互衔接的产业链条,并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经济现象。 产业集聚形态有三:一是并列型。就是各企业的生产工艺、经营规模、经营模式、产品类型大致相同,依靠生产要素的低成本经营模式,通过市场竞争提高经营效率,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产业簇群。二是灵活型。企业通过季节性、项目性的业务分包,将企业内部瓶颈工序外包出去,确保稳定的经营效率,这样业务外包无固定厂家、固定模式,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定。三是分工型。企业之间依据长期的协议,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要素,定位某个细小的产业链条,它是一种稳定的、长期的合作模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产业集聚。行业协会能促进产业簇群形成,还能通过分工、协调形成产业集聚,其作用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导向作用。一是对区域经济的产业选择作用。通过行业协会可以把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变成具体的措施,使企业经营行为得以规范。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向政府反映经营管理过程中公共需求的不足,通过政府的政策倾斜使这些公共需求得到满足;二是对外部信息的搜寻和甄别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信息量增长迅速、真假难分,单靠一个企业独自完成对这些信息的搜寻、甄别成本很大。因此,众多生产工艺相同或上下游关联的企业需要一个组织来从事这项工作;三是产业信息传播的整体效应。行业协会能利用媒体的新闻报道、学术研讨、会展活动,扩大产业的影响,使产业信息的整体效应得以放大,提高产业的美誉度,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广告成本。四是对潜在创业者、外地同类型企业迁入的导向。行业协会通过有效的运作,能使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项成本降到最低,对潜在创业者和外地同类型企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产业的集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加快。
示范作用。首先,行业协会积极地参与,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学习成本;其次,行业协会能使同类型产业的成功企业聚集在一起,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发经营的灵感;第三,行业协会的成功运作能使区域经济的某一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某一产业的快速发展,又会给关联产业的发展带来机会,而这些关联产业的健康发展,又需要借鉴成功行业协会的运作模式。因此,行业协会的成功运作,不仅可以对本行业的企业具有示范作用,而且会对关联产业的企业发展产生示范、辐射作用。
分工作用。行业协会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会促使企业通过分工、合并、重组的方式,推动品种的差异化、工艺的差异化、经营方式的差异化以及销售对象的差异化,推动工序的互补、产品的互补和信息的互补,促使企业间由非理性竞争转变为理性竞争,由完全竞争关系转向竞合关系。这时,企业间的向心力会大于排斥力,使企业自动地产生内聚。这种分工能使区域经济的产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协调作用。一是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产业集聚区中的企业,它们之间的矛盾多半不是竞争带来的,主要表现为上下游企业之间在利润分割、履行合同等方面的矛盾。行业协会是调解这些矛盾的第一道关口,它的有效协调会大大降低政府解决这些矛盾的社会成本。二是协调行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生产要素的整体价格、市场网络的设置等因素,通过行业协会之间的协商,一方面可以降低单个企业的谈判成本,增加产业的谈判实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获得一个稳定的生产要素市场,降低行业的经营风险。三是协调行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自律作用。企业间的竞争关系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同类型企业间的竞争,这是一种完全趋同性竞争,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政府都很难协调这类竞争导致的矛盾;另一种是上下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这类矛盾一般能通过协调加以解决。解决前一种矛盾的办法就是制定行业自律制度。行业自律一般要反映两方面要求:一是要反映社会要求企业应担负的责任和政府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它是行业协会自律制度制定的社会标准。二是要反映同行业企业解决类似矛盾的价值判断,它是多数人的强势标准。
根植作用。产业集聚的“克星”是企业外迁、产业空洞化,成本上升、市场销售半径扩大、市场销售重心转移是影响企业外迁的主要因素。通过行业协会的作用,可以部分抵消这两个方面的影响。行业协会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增加管理的便易性,通过协会运作,尽力使企业在获得生产要素、履行交易合约等方面的成本降低,这也是行业协会生存的根本。行业协会的运作效果,一方面可以反映某一区域商业文化的沉积,另一方面可以反映政府管理、调控企业经营行为的策略和观念。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适度调控,与行业协会的高效运作紧密相关,与产业集聚或产业空洞化紧密相联,因此,政府对行业协会的根植作用不容忽视。
来源: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网 2006年2月15日
作者:江苏省无锡市委党校 蒋葭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