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行业资讯
餐饮业突发事件应急供餐体系尚处空白
日期:2013年12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
    据日前由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08中国餐饮产业运行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餐饮业突发事件应急供餐体系建设尚处空白,该报告结合2008年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中餐饮行业参与应急供餐救助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多项建立应急供餐体系的具体措施。
    2008年上半年经历的冰冻雨雪灾害和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在党和政府的指挥领导下,举国上下团结努力,取得了救灾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中国烹饪协会在一线执行抗震救灾支援工作的同时展开系统的调研工作,认为有必要及时总结经验、借鉴积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餐饮服务体系的应急供餐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中餐饮供应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报告指出,突发事件应急供餐体系的建立首先要通过政府发布“突发事件应急供餐”标准,使其成为国家级强制执行标准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同时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单独依靠餐饮行业的力量是不能完成整个应急供餐服务工作的,需要其他行业、部门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与配合。
    报告建议,“餐饮业突发事件中应急供餐预案”应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制性、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再将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动员的力量分级,由低到高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颜色表示,并根据手册采取不同的紧急行动。
    在紧急特殊情况下,以提供餐食的方式救助突发事件涉及的公共群体,为参与救助人员提供服务,以减少阶段性饥饿、解决应急供餐、尽量满足救助群体对用餐的需求为工作目标。应急供餐预案的运行主体为属地餐饮企业或区域餐饮企业、可奔赴救助现场的餐饮企业。由政府、部队、社会团体、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等提供支持,紧急行动为救助性供餐。救助性供餐是餐饮行业、企业的公益性行为,应接受政府指导和社会各界监督,以为受灾群体和救灾群体提供安全食品为主要任务,以食品安全为第一要素,以企业联手行动为组织形式,以最快的反映速度为行动标准。
    对于实施应急预案的程序,报告认为,通过建立有效安全供餐的配送中心以及建立分餐点,保障阶段性正常供餐服务;通过在事发地建立供餐设施,保障多元内容、多餐次、长期连续性供餐。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明确应急供餐目录,包括:可储备食物,紧急调拨食物设备,厂家紧急生产目录和生产产品要求等。饮用水和食品不同于帐篷、衣物等其它基础保障物资,比较容易发生霉变或污染,对储备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应急供餐系统的物资储备。通过以上几种物资的调配方案,保证应急供餐的实现。
    报告同时认识,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沟通和高效、畅通的应急物流体系可以使救灾物资的需求和到达程度及时落地,这是突发事件应急供餐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还要加大力度指导具备标准化和产业化加工能力的餐饮企业和生产厂家,利用现代科技和食品加工工艺,开展应急供餐的食品和现场加工餐食的设备研发。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