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为三亚餐饮业注活力
今年上半年,在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下,我市住宿餐饮业完成8.85亿元,同比增长28.4%。可见,北京奥运会拉动了我市餐饮经济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餐饮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餐饮业具有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的双重特性,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产业的能力较强。随着社会对餐饮业的需求逐渐增强以及餐饮业的服务项目与分工日趋多元化,同时,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外旅客渐多,我市餐饮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式餐饮只要把奥运食品安全标准化与研究、寻找全新的适合中餐的安全标准化操作程序相结合,一定能打造中式餐饮的国际品牌,改变中式餐饮“强势产品、弱势品牌”的局面,促使一部分强势国有品牌走向世界。
一位长期从事餐饮业的老总认为,构建有竞争力的具有三亚特色的餐饮业,一定要重视产品创新,加大技术投入,不断推陈出新。中式餐饮企业应当汲取国际先进企业的信息化经验,探索自己的发展途径。除此之外,中餐企业还要重视企业形象设计,保护餐饮企业的无形资产,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对环保、卫生、服务、店面形象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规范,而那些不符合规范、难以达标的餐饮企业要淘汰,这才有利于我市餐饮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市是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游客日益增多,因此我市的饮食文化应融入国际成份,以适应中外游客的需求。奥运餐饮更是如此,要品种繁多、花样翻新。对于大多数对中国文化了解并不深入的外国游客来说,最有特点的才是最有冲击力的。某旅游公司资深导游介绍,在他以往的工作中,当饭店服务人员介绍菜品及典故时,欧美客人一般会很有兴致地耐心听,但往往是似懂非懂。他认为,繁复的介绍和典故应该能省则省,烹饪技巧和风味还是让客人自己去感受,讲了半天,还不如让他们品尝一口来得深刻。这提示我们,无论对国外消费者还是国内消费者,尊重、把握其消费习惯和需求十分重要。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餐饮需求为目的,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餐饮产业与假日经济、旅游经济、会展经济和食品加工业的结合,提高餐饮业的科技含量和内涵,促进餐饮业向品牌化、连锁化、多样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实现了我市传统餐饮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尽可能把我市餐饮市场建设成为“中国美食之都、世界餐饮之窗”。
文章来源:中国三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