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种怀旧小吃豫园有约 游客开怀大吃

“老外”吃得一脸陶醉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昨天的豫园中心广场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着“2006年豫园民俗厨艺大观”进入高潮阶段,从长江三角洲地域汇聚而来的108种民间经典小吃,勾起了数万游客对往事的回忆。
当年早饭如今限购“大家请不要拥挤,由于当场制作,每人限购5只,谢谢配合。”昨天,豫园中心广场人气最旺的就数老上海熟悉的“老虎脚爪”了,许多上了年纪的游客纷纷排着长队,等候“老虎脚爪”新鲜出炉。
市民蒋老伯边吃边告诉记者,“老虎脚爪”原名“盐城金刚麒”,是由面制品加入甜浆烘制成的。“上海人过去拿它当早饭,还可以泡在牛肉汤里吃。好久没吃到过了,很正宗,有记忆中的味道。”
“没想到游客那么热情,看来我们有必要将这道美味传承下去。”据现场制作“老虎脚爪”的葛师傅介绍,做这道小吃其实不难,关键是用泥罐烘烤比较费时。
在现场的各式小吃中,有一部分是年轻一代和现在的儿童从未见过的,糖炒圆子就是其中之一。几位就读理工大学的学生告诉记者:“只吃过煮出来的汤圆,没想到还有用糖、油、水炒出来的,风味别具一格。”
豫园餐饮业一位柯经理告诉记者:“这次特意请来108种小吃现场制作、展出、销售,主要是提升上海小吃文化。比如糖炒圆子,上海本地基本上没人会做了,这次是特地从扬州请来退休的老师傅,为大家还原经典。”
淡出多因费时费工
西塘豆腐花、锦溪海棠糕、青浦阿婆粽……昨天,现场市民基本是人手一两份小吃,很多还是几代人齐齐赶来尝鲜解馋,个个吃得一脸陶醉。
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这里很多小吃都非常受欢迎,但平时却很少能买到,我家孩子和他同学只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为什么食品商不把我们当年的美味继续发扬光大呢?”
对此,现场主办方解释道:“几十年来,许多民间经典小吃淡出街头甚至失传,关键是费时费工价格却很低廉。比如天台艾青饼,必须用新春采摘的鲜艾叶制作,多为苏浙一带家庭自制,基本无法投入商业化生产。而包括‘老虎脚爪’在内的一大批小吃也都受到制作工艺限制,无法大批量生产。”
淳朴所以原汁原味
现如今,各色糕点、洋快餐已基本占据了市民的胃,为何几十年前的小吃还会使大家热情高涨呢?
一位市民表示:“这些小时候的早点,之所以让我久久难忘,关键是淳朴,原料可能只有面粉、糖、盐、豆沙、芝麻、糯米等,但制作起来却很用心,现在许多点心加了各种各样的调料,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