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小饭馆何时撤下“方便筷”
一家小饭店每天能用掉几百双“方便筷”。
在许多大酒店,一次性筷子已被消毒筷取代。
饭店“方便筷”用量惊人
3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从4月1日起,我国将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5%的消费税,这项税收被称为“绿色税收”,目的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和节约木材资源。我省日前也出台规定,禁止生产和限制使用一次性筷子及其他一次性生活用品。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生产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近日,记者在济南街头调查发现,除外卖外,许多大中型酒店和连锁餐馆都配备了消毒筷,很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但许多小餐馆和个体业户正在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用量让人吃惊。
24日中午,棋盘小区一家餐馆的生意非常好,七八张桌子上都摆着一次性筷子,筷子上没有任何包装,不少客人从中挑选一些看上去比较干净的筷子使用。由于不少筷子质量并不怎么好,一顿饭下来,有的客人要用两三双筷子,随手扔到了桌子上,并没有服务员出面制止。
一次性筷子被许多餐馆老板叫做“方便筷”。25日,姚家综合市场附近一家面馆的老板告诉记者,他的小店一天能用300多双筷子。他拿着一个装“方便筷”的大袋子告诉记者,三天前批发了40捆筷子(每捆70双),现在还剩下一半多一点。他表示,“方便筷”真是又方便又卫生,店家免去了洗涮的麻烦,顾客也不用担心卫生。
价格低廉是促使商家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重要原因。在老东门一家经营酒店用品的商店,一捆70双左右的木制一次性筷子1.2元,质量最好的也不过1.4元。这样折合起来,每双筷子不过0.02元,竹制一次性筷子每双约0.03元。老板告诉记者,如果是做小饭馆生意,买最便宜的木制一次性筷子就行,他这里平均每天能卖出两百捆、上万双筷子。
“卫生筷”难保卫生
在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使用一次性筷子主要是因为卫生和方便,可重复使用的筷子什么样的人都用,虽然有的店家说筷子已消毒,但仍然难以放心,还是觉得使用一次性筷子安全些。一次性筷子也常被称作“卫生筷”,但它真的能保证卫生吗?
在许多小餐馆采访时看到,成捆的一次性筷子没有任何包装,有的不分头尾地成捆插在筷筒里,有的放在筐子里和塑料袋里,有的甚至直接扔到了桌面上。
而在一些批发点,许多一次性木筷的包装也只是有一个大塑料袋,成捆的筷子放在里面,每捆的包装仅是一个橡皮筋,看不到生产厂家和其他信息。济南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表示,正规厂家生产的筷子出厂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而且必须要有包装。
有媒体报道,一些不法生产厂家为节约生产成本,在生产过程中省去了消毒工序,更有甚者,用木质颜色发黑的劣质木材以次充好,为使筷子有个好卖相,就用硫磺熏蒸漂白为筷子“美容”。此外,在加工、运输、包装过程中,一些企业生产的一次性筷子也没有严格的卫生防范措施。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对一次性筷子等餐具进行明察暗访,结果令人担忧:近半数产品不合格。
济南饮食业协会刘成国主任表示,在一些有条件的餐饮单位,消毒筷比一次性筷子更能保证卫生,另外档次也要高很多,因此在单位食堂、大中型餐厅、大中专院校等饮食场所,一次性筷子已经基本淡出。
专家分析
5%的消费税撼动作用有限方便筷一时难下餐桌
“5%的消费税,对于2分钱一双的筷子来说,每双不过贵了一厘钱,这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就担心不让使用一次性筷子了,那我的成本可就增加多了。”山师东路一家小餐馆的李老板这样理解国家对一次性筷子征收5%的消费税。
山东财政学院程冬民教授表示,5%的消费税是向生产企业进行征收,其结果最终可能仍是由消费者买单,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并不是像李老板这样进行简单计算。程冬民表示,对生产企业来说,征收消费税将会提高其生产成本,影响产品利润,企业会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或提高产品的价格,最终会给企业生产和消费者购买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家正是通过这些手段来达到调控产业结构的目的。
不少环保人士表示,此次我国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5%的消费税,目的是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和节约木材资源,但目前市场上一次性筷子使用量仍然巨大,而且相对其他替代品来说,使用一次性筷子成本仍然偏低,因此即使增加了消费税,仍然难以影响到筷子的生产量和使用量。程冬民教授也认为,5%的消费税的确不高,很难给市场带来大的影响,她希望国家相关部门逐步增加对一次性筷子的税收,以更有效地减少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和使用,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