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精品看台 第一期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精品看台”栏目将陆续刊登在首届全国中餐技能创新大赛上获得“创新大奖”选手的作品,供各地广大厨师参考学习。
星光璀璨 佳作纷呈——首届全国中餐技能创新大赛“创新大奖”获奖选手作品集锦

大师印象:
史正良:菜品创新的途径,有原材料、调味、制法、造型等方面。引进借鉴其他地区的原材料和调味料,并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菜品创新要突出本地特色,不能舍近求远,还有很重要一点要,即要适应市场需求。
本届大赛从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创新,首先在比赛的评判上实行“现场打分、现场亮分”,增加了大赛评判的透明度,进一步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其次,评委中首次引入营养评委,这对广大参赛选手是一个引导,推动广大厨师在创新中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学习和运用。
从参赛的情况看,共有500多名选手参赛,堪称盛况空前。很多选手敢想敢干,思路开阔,涌现出一批想象力丰富、文化品味高、从设计刀意境都非常不错的作品。
当然大赛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真正体现基本技能的菜品还不是很多,部分选手过于注重装饰点缀,餐具及其陪衬设计得高大重粗;此外作品中的复合味型较少,味型普遍单一,表明参赛选手在味型创新上的思路还不够开阔,需要进一步突破;另外,从整体上看,选手的文化水平及艺术修养还亟待加强。

周小燕:菜品创新的概念已经有了很多讨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我认为本届大赛最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极大地推动了菜品创新的意识。广大厨师充分意识到菜品创新的重要性,并在大赛中进行了充分展示。
本届大赛有许多亮点,比如在组织形式和评判方式上,评委从后台走向前台,当场亮分,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营养评委的设置,也非常有利于推动和引导广大厨师更加注重菜品的营养搭配及合理运用。从参赛作品看,调味上有了很大变化,中西结合的菜品较多,西式调味品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中餐上,装盘上分餐的也已经比较多见。此外,更加注重创新与实际相结合,不少作品都是在市场旺销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的产物,也有很多作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实用性强,有市场推广价值。
当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作品中普遍反映出基本功不扎实,基本功是菜品创新的源泉,很多选手不重视,片面求新求异,效果适得其反。此外,参赛选手的文化艺术修养也需要加强。
邵伟功 大连开发区聚仙楼餐饮有限公司行政总厨兼厨师长

韩式魁蚶
原料:魁蚶、芥蓝、莴苣、姜丝、香菜、鸡粉、胡椒粉、香油、韩式辣酱、盐各适量。
制作:魁蚶取肉去脏,改刀后入沸水汆透待用;锅下底油,将韩式香辣酱炒香,入调料调口,加魁蚶爆炒,点香油装盘即成。
创新说明:一改魁蚶凉菜生吃的通常做法,并选用韩式辣酱作为主要调料,味道鲜辣,口感脆爽。

金玉紫鲍
原料:鲍鱼、南瓜、花生粒、红油、淀粉、豉油、鸡粉、鲜汤各适量。
制作:南瓜雕刻成鲍鱼壳形,加汤煨制入味,摆放盘中待用;鲍鱼取肉治净,焯水洗净后加高汤、调料煨制入味,收汁上芡后摆放南瓜壳中,撒上花生粒即成。
创新说明:选用南瓜雕刻成鲍鱼壳,并用鲜汤煨制入味,既可供人食用、丰富营养,又烘托主题、美化菜品。

董永才 天津市北辰区集贤大酒家厨师长

白玉酿翅皇
原料:鱼翅
制作:萝卜去皮,修理成形,入沸水锅焯透,沥水后填装涨发入味的鱼翅,加调味的高汤,入笼屉蒸2小时即成。
创新说明:造型新颖,原料搭配恰当,突出清鲜典雅。

津味酿馅油条
原料:鲜墨鱼
制作:墨鱼漂洗干净后剁成泥,加蛋清、葱姜汁、淀粉、盐搅拌成茸待用;油条切成段,酿入墨鱼茸,入热油锅炸至外脆内熟,捞出沥油后改刀装盘即成。
创新说明:传统面点与新兴馅料有机结合,外酥脆内细嫩,特色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