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志愿者背后的故事
利勒哈默尔
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一共有9100名志愿者参加。组委会有意让来自挪威各地、有着不同职业背景的人生活、工作在一起,并鼓励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记者和游客交流,这样所有的志愿者都可以呆在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扩大他们的交际网络,大大提高他们的处世能力。
悉 尼
悉尼奥组委将5万名志愿者的培训任务交给了南半球最大的一家培训机构——悉尼新南威尔士州的科技继续教育学院。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第一次由一个培训机构独立承担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培训所有的雇员、签约者和志愿者,它为11万名奥运会大军(包括正式员工)提供了100多万小时的培训。
盐湖城
所有盐湖城冬奥会的志愿者都要参加为期15个月的培训,整个培训分为3个阶段,包括服务训练、工种专业训练和赛场专业训练。此外担任领导职务的志愿者还要接受专门的领导训练。在培训中,志愿者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30多名年龄跨度较大的志愿者组成,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或是老师讲课,或是邀请志愿者上台表演,或是分组讨论,潜移默化地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
雅 典
在国外散居的希腊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构成的人才库成为奥运会成功的积极因素。雅典奥组委还给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利益,使志愿者觉得他们的参与得到了奖励。这些利益通常包括服装、奥运会期间的免费供餐、免费乘车以及赞助商提供的一些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