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国烹饪精英赴英表演交流考察

英国人口味嗜好酸、甜、辣,其日常饮食比较简单,早餐基本是在家食用,午餐通常一边工作、一边以“三明治”等简单解决,晚餐外出就餐的机会也不多,一般在30%左右。因此其餐饮网点总数并不多,粗略统计目前英国全境约有餐饮网点15000家,其中9000家无食用场所,为拿走送餐式。英国本土菜的范围较窄,外来风味除中餐外,还有印度餐、美式快餐(麦当劳)等。
英国的中餐,以前多以粤菜为主,如今随着华人数量的增加,中餐范围不断拓展,已有川、沪等风味餐馆。餐馆的档次高低不等,在“伦敦华埠”(唐人街)相对集中区域,中餐馆的档次偏于中、低档,风味特色也变异较大;散布于其他街道、社区的中餐馆,档次偏于中、高档,菜点的中式风味比较明显。我们此行中曾先后就餐过的伦敦中餐馆,如“红楼”、“江南春”、“丹桂轩”、“中国城”等,基本都有风味较纯正的粤式点心小吃,以及一些特色菜品,如“干煸四季豆”、“炒虾仁”、“清蒸鱼(英产鱼类)”、“芹菜炒花枝片”、“清炒芥菜”、“酥炸鱼片”等,菜品的售价一般在5~20英镑之间。所用的原料,除了英国出产之外,有些中国特产原料,也有专门的商店出售。中餐馆里的就餐者,除了华人外也有很多洋人,大多都使用筷子。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餐在英国有三大“发明”,一是“中国烤鸭”,这与著名的“北京烤鸭”并不相同,鸭子肥嫩度小,采用先腌渍入味、再蒸煮熟、炸至酥脆后用叉子拨散,与“香酥鸭”类似,只不过最后食用是同葱丝、酱一起以薄饼卷食。此“中国烤鸭”风靡全英,几乎每个中餐馆皆有。二是“三明治”,现已成为英国人“解决”午餐的主要食物。三是“下午茶”,曾经也风靡全英,但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下午茶”现已不如香港那样盛行。
应该说,中餐在英国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不过随着中餐馆的越开越多,竞争也日趋激烈,仅以房租为例,在“伦敦华埠”的一家中餐馆,几年前的房租还是4万英镑,现在已上涨到十多万。此外,中餐烹饪技艺后备力量不足、菜式老化难创新,也让经营者们颇感为难。在与我们的接触中,中餐馆业主们对此次代表团的“传经送宝”之举普遍表示欢迎。 二、 厨艺表演
中华厨艺表演是代表团此行的重头戏。由于语言不通,情况沟通不便,原料及相关用具差异较大,因此为了保证厨艺表演的顺利进行,各方都对前期准备工作作了精心安排和衔接。行前多日,李锦记集团结合英国口味特点,精选合适的调料产品运到北京,供几位大师选用;屈浩、张勇、张爱强三位大师根据相关资料,精心设计了表演菜品,并按备料情况进行调整;中国烹协及时与两方沟通,认真准备各种手续;李锦记集团欧洲公司细致落实表演场所,按需要准备用料、用具,积极开展宣传推广,热情邀请相关人员到场观摩,还邀请了英国电视台著名的厨艺主持人到场;三位大师为防不测,还不辞劳苦,随身携带厨刀等用具;代表团到英的次日,便与李锦记集团欧洲公司商谈表演细节,到表演场所实地考察,检查备料情况,与电视台主持人进行沟通。
表演当日,应邀者有几十位到场观摩,这其中大多是洋人,基本都是伦敦知名餐馆的大厨、总厨,有的人还是中午下班后驾车一个多小时赶来的。屈浩、张勇、张爱强三位大师分别操作演示了“泰式咕噜肉”、“鸭酱炒三丁”、“精选生抽煎大虾”、“李锦记美味鸡”、“甜辣带子”、“酱汁鳕鱼”等菜品。电视台厨艺主持人精心准备的随机提问和解说,生动风趣,不断博得观摩者的掌声和喝彩。观摩者们在品尝了大师们的菜品后,纷纷表示,他们亲眼目睹、亲口品尝了中国同行的厨艺佳作,增长了见识,为自己今后的创新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也表示,李锦记的系列调料产品既有很强的适应性,也简化了烹饪操作中的调味程序,还对中餐标准化制作及其推广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 参观专业学校
李锦记集团欧洲公司专程为代表团安排了London Mosimann´s烹饪专业学校的访问。这家私立学校位于伦敦老城的一个住宅区内,面积不大,除了正常的专业招生,还定期举办培训班。我们到访时,学校还没有开学。
让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该校相关专业资料收集整理的认真细致程度。在学校资料室内,占了好几面墙壁的资料柜上,整齐地排列着精心分类的各种专业资料,有学校历年的招生、授课情况材料汇编,有收集自各地餐馆的点菜单,还有世界很多国家、多种文字的专业图书、菜谱等。我们在其中发现了一些中餐馆的中文点菜单,也找到了几本外文版以及中文版菜谱,不过都是欧美地区中餐馆的点菜单以及港台地区的出版物。据校方介绍,这些资料的收集途径也很有限,主要靠学校员工各处购买。
对于我们赠送的《中国烹调技法集成》等专业图书,该校负责人深表感谢,并希望今后能加强联系和合作。 四、 与业内人士联谊交流
在英期间,代表团还先后参加了多项与英国中餐业内人士的联谊交流活动,如参加“伦敦华人社区中心银禧慈善筹款纪念大会”,与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顾问、英国中华饮食业总商会会长
值得一提的是,应邀到场观摩代表团厨艺表演的人中,有不少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店内参观指导。应Eight Over Eight餐馆行政总厨Neil Witney的特别邀请,我们专程去了Eight Over Eight餐馆,Neil Witney精心为我们烹制了“生蚝”、“脆皮鸡”、“炸虾仁”、“炸鱿丝”、“酱汁排骨”、“煎饺”等多道菜点。Eight Over Eight餐馆是伦敦著名的中餐馆之一,目前已有四家分店,其行政总厨Neil Witney先生也是很有名气的中餐大厨,他的烹饪技艺主要靠自学,烹制的菜点中既有传统中餐特色,也有日本餐、英国餐的成分,制作和装盘都极精致。在与我们的交谈当中,Neil Witney先生诚恳地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合作,并准备组织外国同行前来我国参观交流。
代表团此次英国之行,由于李锦记集团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日程虽短但活动丰富而紧凑,收获很大。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乔杰在活动结束后,谈了自己的几点感想。他认为:
首先,海外中餐尤其是欧美地区,普遍存在烹饪技艺水平需要提高的状况,他们也迫切希望祖国的餐饮业界能经常传经送宝,以帮助其不断创新改革,提高中餐整体水平,适应市场需要。故举办此类活动很有必要。
另外,英国人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工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组织此类交流表演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从表演者的人选安排、示范菜点确定,到当地的适应性、场地安排、多方沟通等,都要面面俱到、明确到位。如此精心策划细致的组织使我们赞叹。
今后,我们应多种形式并举,增进交流,扩大影响。既可以依托相关厂商(如调味品企业、原料生产企业)的产品推广活动,也可以依靠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会员单位以及海外的相关组织,还可以具体到一个餐馆;可以自行组团,也可以牵线搭桥。利用各种途径宣传推广中国烹饪协会,如积极参加国际性行业活动,创造条件开设“餐饮在线”英文网站或网页,组织出版中英文对照的中国食谱,宣传中餐,培养一批懂英语的“外向型”厨师,加强国际间的厨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