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行业资讯
流通领域“儿童食品”质量监测情况通报
日期:2013年12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

    日前,为加强对市场上销售的儿童食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组织湖南、吉林、宁夏、重庆、山西等5个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对长沙、娄底、常德、湘潭、长春、银川、吴忠、中卫、重庆、太原、大同、孝义、吕梁等13个城市的102家经销单位销售的儿童食品进行了质量监测。
   
共抽取206组样品,品种包括膨化食品、果冻、糖果、油炸小食品、烘炒食品等多种类型的儿童食品。对儿童食品中的微生物、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标签、二氧化硫、色素、甜味剂等20多个项目进行了检测。经检测,147组合格,59组不合格,监测合格率为71.4%。

    本次儿童食品质量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油炸食品和烘炒食品中过氧化值超标。59组不合格样品中,有8组油炸和烘炒食品的过氧化值不符合标准规定,占不合格商品总数的14%。过氧化值主要反映食用油脂的新鲜程度,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口感具有哈喇味,不宜食用。
    (二)生产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片面追求口感,故意超标准添加甜蜜素和滥用糖精钠的现象比较严重。59组不合格样品中,有16组糖精钠含量不符合标准规定,占不合格商品总数的27%;10组甜蜜素超标,占不合格商品总数的17%。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果冻食品中不得检出糖精钠,限量使用甜蜜素;而糖果中不得添加糖精钠和甜蜜素。糖精钠和甜蜜素均属化学合成物,不含热量及营养素,是一种代糖产品。儿童长期食用添加有糖精钠或者过量添加甜蜜素的果冻、糖果,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三)果冻食品质量仍不容乐观。在本次监测的儿童食品中,不合格样品中有14组是果冻商品,其中有4组样品检出苯甲酸,8组检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苯甲酸是果冻中不允许使用的一种添加剂,可溶性固形物是反映果冻主要营养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四)儿童食品标签不合法问题突出。共查出23组儿童食品标签不合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儿童食品标注执行的标准是作废标准,有的配料表中未标全使用的着色剂、甜味剂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有的未标明产品类型等。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2004年曾经分别对果冻和膨化食品进行过质量监测,经过对比,今年膨化食品的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3%,但果冻食品的合格率比去年有所下降。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会继续加强对果冻食品的监督检查,教育引导经销企业树立产品质量意识,严把食品质量入市关。

    同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儿童食品的时候应当注意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要购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中的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不要购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购买时应当注意食品是否适合儿童食用,糖果、甜食、果冻等食品儿童不宜多吃;谨慎购买没有保障的颜色鲜艳、香味浓郁的儿童食品。

 

 
信息来源:国家工商总局网站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