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小商业意义重大
中小商业是指中小城市的商业、中小连锁商业、中小型商业企业,它是中国商业的基础,是中国产业的希望和发展方向。
一、发展中小商业符合我国国情和商情
(一)中小城市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中国有660个城市,其中100万人以上的只占25.5%,而100万人以下的却占74.5%,是中国城市群的主体。地级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近64290亿元,占全国GDP的61.25%。从城市化发展趋势看,今后农村人口的转移,不可能大量涌向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主要是就近消化,截流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会相对增加,像温州、宁波这样的地级市,东莞、顺德这样的县级市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中小城市的商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60.88%。它们构成全国商品流通网络的结点,纵横交错、内外衔接、上下沟通,是中国商业的基础。工业品从这里中转或直接流向广大农村,农产品在这里集聚,保持大城市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它是区域经济的中心,直接关系到80%左右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作为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枢纽,又成为国家调节和监控市场的中心。
(三)中小型商业企业是中国商业的基础生力军。全国100人以下的零售单位,占整个企业数的98.7%,从业人数占70.3%,提供了81.8%的社会消费零售额。它们点多面广,最贴近生活、贴近城乡广大消费者,实现多功能、多方位服务,成为零售业的主体,对发展我国零售市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只有中小连锁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中国需要培育一批大型的商业企业,发挥其在流通领域的主导、引导和示范作用。但是,要从中国现实发展状况出发,目前还不可能实现跨区域、远距离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甚至存在着有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只有发展中小连锁,才能发挥区域优势、区域规模,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中小商业基础良好又面临挑战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小型国有商业基本上完成产权改革,实现战略性调整,或实行股份制,或推进国退民进,或实现资产组合,已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立足本土经营、灵活机动的新型商业。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也涌现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中小民营商业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成为区域性商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2年为止,从事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的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业人数已达3813.9万人,比1992年增加了1.2倍。中小企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已构成中小商业的基础,是任何外国商业所无法取代的。同时,中小商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外患内忧、大压小挤、资金缺乏,处于较为艰难的转折时期。
(一)随着零售市场的全面开放,外资零售业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扩展,从东部向西部推进,中小商业同样面临着竞争压力,面临着观念更新、经营素质、管理水平提高的挑战。
(二)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的改变,中小商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必须全面更新,从数量经营向素质经营发展,从雷同化经营向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发展。
(三)大型流通集团向中小城市延伸,在发挥规模优势的同时,采取多方位介入,特别是中型超市、标准超市和生鲜食品超市的开设,以家电、图书、家居建材、餐饮连锁向中小城市的扩展,直接威胁着中小商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科技的发展,使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文化素质;现代IT技术的应用和相应设备,促进和加快流通现代化进程。而中小企业却缺乏相应的人才和相关的知识,在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陈旧的观念、传统的经营方法、落后的经营手段,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其生存和发展。
(五)中小商业点多面广、规模小、资金不足,既谈不上规模效益,也缺乏增长的实力。中小商业企业,尤其是私营商业在起步阶段,凭借灵活的机制与胆识,立足市场,完成原始的商业资本积累,实现小规模扩展。但要继续扩大,最大难点是资金不足,周转困难,无法发展,加上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使中小企业面临着分化的危机,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抓住商机,借贷经营,通过资本组合扩大规模,组建崛起。大部分企业以守现有“摊子”为己任,不思进取,不去冒险,有不少企业面临倒闭破产、改组置换的境地。
三、发展中小商业是最佳战略选择
按照国际化、市场化和流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在相当一段时期里,中国商业规模结构的基本模式应该是以大型流通企业为主导,以中小商业为基础,以广泛存在的个体户、专卖店、摊位主为补充而形成的多形式、多层次、多业态的零售市场格局。我们在培育大型流通集团的同时,不能离开这个基础。立足中小、保护中小和发展中小,这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商业特色的表现。
(一)中国中小商业要有自信、自立、自强的创业的精神。这是沃尔玛从小做大、从弱做强、从乡村集镇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也是我国中小商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自信,要坚信中国市场的主体是中国商业企业,这是任何外国企业所无法取代的;二是自立,自主经营、自塑形象、自造品牌,以本土化的特色取信于广大消费者;三是自强,市场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只有自强,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二)中小商业要立足连锁发展。连锁经营是世界性现象,是中国商业的发展方向,它把分散的零售企业,通过连锁架构的形式,实现规模经济,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中小商业要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包括直营、联营、加盟、自愿联合和特许等),实现连锁经营。
(三)中小型超市是中小商业企业的最佳选择。各种形式的超市(包括大型超市、标准超市、生鲜超市、社区超市、专业超市和便民超市)是中国零售业的基础,而中小超市是基础的基础,也是中小商业业态的选择。一是中小超市经营的都是生活必需品,是消费者光顾最多的;二是中小超市贴近社区、贴近生活,可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消费需要;三是中小超市订货低,资本指数小,容易进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四)各级政府要重视中小商业的发展。如果说大型企业是城市的形象,那么,中小商业就是城市生活的基础。要在用地选址、项目投资、信贷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必要的照顾和支持。特别要通过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以立法的形式,反对垄断,提倡竞争,控大放小,达到保护中小商业利益、稳步和扩大就业队伍、合理保护商业资讯的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黄国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