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发营养报告 膳食进入慢性病时期
越来越油:肉比40年前多吃十倍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何宇纳副研究员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日常所吃的肉为人体所提供的能量比率,由1992年的15.2%增加到2002年的19.2%。
美国学者Popkin在“关于营养变迁”的报告中指出,1961年至2000年,全世界人们所吃的猪肉、牛肉、羊肉等动物性食物增加了两倍,而我国则增加了10倍。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膳食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动物性食物及脂肪摄入量迅速增加,谷类食物摄入下降,这种膳食结构很不平衡。
动物性脂肪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有很多,并开始威胁着人们的健康。10年来我国18岁以上的居民因肥胖引起的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何宇纳认为,猪肉仍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的脂肪含量很高,远远高于鸡肉、鱼肉、兔肉、牛肉等。
何宇纳建议人们减少吃猪肉的比例,增加禽肉类的摄入量。
而蔬菜水果却是越吃越少。
目前,市场上水果、蔬菜的种类、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我国居民吃的水果和蔬菜却在不断减少。
何宇纳介绍,城市居民每人每天水果消费量由1992年的80.1克下降到2002年的69.3克,蔬菜则由319.3克下降为251.9克。
另外,按照“膳食营养金字塔”的建议,每人每天应吃100克到200克水果和400克到500克蔬菜。而我国居民水果和蔬菜的日消费量远远低于这一标准。
蔬菜和水果有利于预防肥胖、糖尿病、肿瘤,国际上提倡每天吃蔬菜水果。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建议人们多吃蔬菜水果,而且还要多样化。
越来越甜:习惯将饮料当饮用水
现在,人们对于甜食的选择越来越多了,蛋糕、果汁、冰淇淋等甜品种类不断增加,人们可以选择的甜点种类越来越多。
就拿水为例,以前人们的饮料主要是白开水、茶水和橘子汽水,但现在的汽水种类越来越多,人们渐渐地已经把这些饮料当成了日常饮用水。
美国学者Popkin在“关于营养变迁”的报告中指出,制作这些甜品的厂家一般情况下会加入甜味剂,人们的膳食慢慢地在变甜。
越来越淡:但仍是世卫建议值2倍
我国居民的口味有所淡化,每人每日食盐的平均摄入量由1992年的14克降为2002年的12克,其中城市由13克降为11克,农村由14克降为12克。但仍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为宜)的两倍。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食物营养评价组副研究员何梅分析,人们吃的盐越来越少,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物不再单靠食盐来调味。还有就是,人们健康观念也提高了,更多的人认识到盐吃多了会引发高血压。
【专家观点】
我国膳食进入“慢性疾病时期”
美国学者Popkin提出了膳食和营养状况变迁的阶段,分别是“饥饿减少”、“慢性疾病”、“行为改变”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正处于膳食结构变迁的关键时期,我国从第一时期过渡到第二时期,进入慢性疾病时期。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都正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而发达国家则处于第三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