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市场:“价格战”转舵“品牌战”(图)
|
每年夏天都是啤酒品牌争夺人们视线和胃口的时候,天津的啤酒市场又是开放性较高的市场,一到夏季就有20多个品牌120多个单品参与竞争。 除了华润雪花、燕京、青岛全国性三大品牌外 ,各种各样的地方品牌也对天津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随着啤酒市场的逐渐成熟,单纯的价格战已经逐渐退出,品牌策略成为竞争的第一要诀。 几年前的天津啤酒市场中,低档主流酒占70%,是消费者饮用啤酒的首选,而近两年,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低档主流酒的市场份额逐渐开始萎缩,目前只剩下30%左右。与此同时,口味醇和、价格在10元左右的中高档精制啤酒正逐渐成为天津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津市场每年的啤酒销量在45万吨左右,但本地啤酒产量却不到18万吨,人均饮用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按照世界平均水平计算,至少还有三倍的上升空间。 另外,虽然目前华润在天津啤酒市场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整体上天津啤酒市场仍处于群雄纷争的阶段,市场品种繁多,约有20多个品牌的百余个单品在参与竞争,缺乏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大品牌。在外地品牌中,燕京啤酒影响最大,北京朝日啤酒则在听装市场上占有优势,同时青岛啤酒、珠江啤酒、趵突泉啤酒、哈尔滨啤酒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除了地产啤酒以外,北京、山东、河北等地的啤酒品牌也在紧盯天津。每年的四、五月份都会有一些地方性品牌啤酒发起进攻,这些品牌常常是旺季来势汹汹,淡季销声匿迹,这在业界已经形成了惯例。然而今年这种情况却悄然发生改变。 然而品牌众多的啤酒市场,却并没有像往年一样掀起价格战的狂潮。产品促销往往只有几个星期就恢复原价,很多品牌都放弃了往年铺天盖地并且持续好几个月的返现金活动。实际上,与往年相比,啤酒的平均价格还出现了略微上涨的趋势。 从大规模的进货奖励、正常利润之外的销售返点到零售摊主都有份的洗衣粉、方便面之类的奖励,一瓶啤酒从出厂到销售,很大一部分成本消耗在销售渠道上。特别是一些知名度有限的品牌,这种情况就更明显,渠道费用甚至能占到厂家产品推广费用的60%-70%。结果常常是啤酒厂家利润越来越低、消费者也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 |
| 信息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