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一个被火锅泡大的城市:重庆
重庆人最喜欢打出三张名片:美景(其中重庆夜景被评为世界三大夜景城市)、美食(火锅)、美女。常说的一句话是“到解放碑看美女去”。太阳少、皮肤白、吃火锅是美女多的原因。重庆是全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是中国中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130万,辖40个区县(市)。
重庆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历史,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商末周初的巴国,元末明初的大夏国,都曾建都于此。秦汉到南北朝皆为巴郡所治,隋朝改称渝州,故史称“巴渝”。宋改恭州,南宋光宗1189年先封恭王,旋登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二战时期,重庆是中国战时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解放后为中央直辖市、西南行政区首府,1955年改为四川省直辖市,1997年重新设为中央直辖市。
重庆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瞿塘峡、巫峡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人文蜚声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是中国后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重庆有35所大学,200多所职业中心。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力富集,工业轻重并举,门类齐全,制造业发达,摩托车、汽车、仪器仪表、精细化工、大型变压器、中成药等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有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摩托车出口居全国第一。
重庆的物产、美食、特色工艺品不胜枚举。涪陵榨菜、诗仙太白酒等行销国内外;重庆火锅、麻辣鱼、泉水鸡等特色美食可让您大饱口福;华陶瓷器、綦江农民版画等是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2005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069.1亿元,比2004年增长11.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重庆市人均GDP达到11068元。
截至2005年末,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6.32亿元,比2004年增长23.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与改造投资成为主力,2005年共完成1488.59亿元,占总投资的74.2%,比2004年增长22.3%。
2005年,重庆市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394.96亿元,比2004年增长30.6%。 在2005年中国城市GDP排名中,重庆是第七。
1 上海 9144.00 11.1%
2 北京 6814.50 12.2%
3 广州 5115.75 13.0%
4 深圳 4926.90 15.0%
5 苏州 4026.52 15.3%
6 天津 3663.86 14.5%
7 重庆3069.10 11.5%
8 杭州 2919.00 12.2%
9 无锡 2805.00 15.1%
10 青岛 2695.50 16.9%。
重庆号称“中国火锅之都”。重庆火锅协会把200多家火锅企业凝结成一支众志成城的重庆火锅军团,如有大名鼎鼎的小天鹅、苏大姐、德庄、秦妈、巴人、清华、维也那、加州花园、骑龙、奇火锅等。
最大的是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2年,集团已成为集餐饮服务、宾馆旅游、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物流配送、服装制作、食品加工、文化教育、高新科技等多行业为一体的跨国集团。总资产达6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24亿元,目前员工1.8万余人,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及特许加盟企业近308家。是中国私营企业500强、重庆私营企业50强、中国特许经营100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国优秀特许品牌、重庆十佳企业。
一个城市因一个火锅而出名的不多。有的重庆人说:重庆火锅,让世界欢乐起来!如小天鹅火锅走出国门,在美国西雅图等四个城市开了火锅及中餐直营店。重庆谭英雄火锅连锁公司与澳大利亚金唐国际连锁公司签约,年内,金唐连锁将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三国分别开出地道重庆口味的谭英雄鱼头火锅。 麻辣火锅发源于重庆。大约是在清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才开始有了毛肚火锅。毛肚火锅的起源和由来,说法不一,它的由来和渊源,值得探讨。据老街坊说:毛肚火锅起源于清末民初,重庆码头和街边下力人吃的廉价实惠的街头大众饮食摊上的“水八块”。水八块全是牛的下杂(毛肚、肝腰和牛血旺),生切成薄片摆在几个菜品不同的碟子里,食摊泥炉上砂锅里煮起麻辣牛油的卤汁,食者自备酒,自选一格,站在摊前,拈起碟里的生片,且烫且吃。吃后按空碟子计价。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吃得方便热烙,所以受到码头力夫、贩夫走卒和城市贫民的欢迎。至于纯粹地道的毛肚火锅,据老重庆们回忆,出现于民国十五年前后,发源地不是江北而是下半城南纪门的宰房街。当年牛贩子多从川黔大路赶运菜牛来渝,在南岸过夜,翌日早过江,将牛赶到宰房街宰杀。有马氏兄弟廉价收购不易售出的牛毛肚和血旺,在下宰房街开了一家以毛肚为主要菜品仿市井“水八块”的制作和吃法的红汤毛肚火锅馆。将毛肚漂白洗净,去梗,外加一碟只是芝麻酱和蒜泥的调和。据说,这就是重庆毛肚火锅的起源和得名。
1931年,重庆城出现了第一家火锅店,桌面中央挖个圆洞,此法沿袭至今。在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集聚了不少全国各地流亡之众。此时,重庆火锅获得了第一次大发展。改革开发后,重庆火锅店如雨后春笋,遍城林立,生机勃勃。据粗略统计,火锅店占到餐饮店的40%,使重庆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火锅城。由此,重庆火锅获得了第二次大发展。2001年4月8日,重庆市火锅协会成立,整个行业显出大发展势头,仅会员单位在市外及海外的加盟连锁店就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营业收入150亿元。人们第一次感受到:重庆火锅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座采之不尽、淘之不竭的金矿,是重庆最具特色、最有希望和最能全球化的产业,是彰显人性的市场终端大平台。由此,重庆火锅获得了第三次大发展。现在,重庆火锅正面临着“码头文化”与“海港文化”对话的挑战,已进入“大反思、大调整、大突破”的发展阶段。
重庆火锅,神奇全在于“百味一锅,百菜一锅”和“大众、大味、大喜”。由于重庆火锅独具神奇魔力,使之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和市场的检验,被媒体赞誉为“一口锅顶起一个大产业”。
“重庆火锅”的长盛不衰,确实值得专家深入研究。
来源:强国博客/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