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羊上市梦任重道远
身价急剧飚升,年销售额远远超过“全聚德”的小肥羊,能否打破中餐连锁企业上市难的僵局?在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面前,小肥羊是否真的扎稳了根基?
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的梦想一直盘旋在中餐连锁企业的上方。除了“谭鱼头”外,对于其他企业而言,这个梦想太遥不可及,但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想绘成这个宏图,是急功近利还是水到渠成?“小肥羊赢利丰厚,我们不能否认它成功了。但目前就急于上市,如此快的步伐,很有可能把自己拖下水。”一位知名餐饮管理咨询公司的老总说。
客观而言,小肥羊的确曾经辉煌过,并且仍然在辉煌着。从1999年内蒙古包头市的30张桌子、50多名员工、不足400平方米的小餐馆起家,小肥羊在六年之内,开始了奇迹般的成长和扩张。据称,初期的小肥羊平均每三天诞生一个“新生儿”。2001年的时候小肥羊实现公司化管理,逐步迈出特许经营加盟的步子,之后越走越快,目前估算直营店和加盟店数总计在700家左右。2002年和2003年小肥羊蝉联了百家餐饮连锁企业排行榜的亚军,仅次于拥有肯德基和必胜客的百胜集团。
在如此短的历史背景下,小肥羊的成绩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即使声名显赫的北京老字号“全聚德”也不过年销售额10亿元,何以小肥羊的平均年销售额高达30多亿元,去年的年销售额居然窜到了40多亿元。而小肥羊的野心很早就显现出来了,2003年悄然在海外市场登陆,在中国香港、美国及东南亚等地开设了六家连锁店。
辉煌的背后总有原因。餐饮连锁的利润率高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小肥羊自身的几大特色。
餐饮的核心竞争力不在口味上就在服务上得到体现。小肥羊的“一招鲜不蘸小料”技术创新无疑是闻名一时的。“小肥羊的红火不能忽视这个偶然因素。2000年小肥羊进入上海的时候,曾经创下了一夜之间连开12家店的记录,随后在华南,甚至火锅的老家四川等地也一路凯歌、捷报连连。小肥羊的吃法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此外,中草药制成的底料也十分符合健康饮食的风潮,成功自然顺理成章了。”天津力创餐饮管理咨询公司崔勇对当年小肥羊的如日中天还记忆犹新。
“不蘸小料”这种技术创新不但给小肥羊树立了饮食特色,也为其经营提供了极大便利。省去了传统火锅制作的盘盘碟碟,小肥羊理直气壮地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但容易推广,也省略了许多基础工作。
餐饮的市场非常大,5600亿元的大市场让中国餐饮业遐想万千,而每年以两位数递增的势头让围墙外的人也眼红不已。
“我把小肥羊的成功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产品差异化的成功;二是质量保证。除了蔬菜当地采购保持新鲜外,底料和羊肉均由包头总部统一配送;三是走中低档的路线,这种策略让小肥羊品牌能迅速深入人心;四是特色吃法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也为我们节省了物料成本。” 小肥羊副总经理王占和分析认为。
在超速成长的路途中,加盟连锁是一剂猛药,在为身价急剧提升、总销售额飚升而欣喜不已之时,小肥羊更应关注超速成长背后留下的空白。只有统一的品牌管理,没有统一的店铺风格、细节规范。缺乏统一的物流体系,采购体系也不健全,而餐饮业具备特色的标准化规范体系更无从谈起。土豆片有厚有薄,店面有大有小、有楼上有楼下,甚至还有平房。如果在同一家店接连吃10顿,你会发现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对特许加盟店控制力不足,就难以在质量、品牌以及管理上进行统一,这也是连锁经营最忌讳之处。
“小肥羊在初步成功之后,只是更新调整了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但缺乏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等CIS的内涵延伸和完整打造。最重要的是,小肥羊没有给自己的品牌在餐饮体系和发展方向上重新定位。”崔勇如是分析。
归根结底,小肥羊依然沉浸在初期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喜悦之中,只把前途押宝在略显单薄的中餐口味上,对于经营环境、菜品质量、服务质量、卫生条件和文化外延的附加值重视不够,尤其亟需加强物流配送、建设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强化内部管理。
对于经营品种仅局限于火锅的小肥羊,如何让运作国际化,在扩张的“快”与“稳”、“连”与“锁”中找到平衡点,是其上市前的一个长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