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行业资讯
炒 糊 饽-宁夏地方风味介绍
日期:2013年12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

  来到一个城市旅游,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是每一个游客必有的想法,在这里给您介绍一下我们本地的风味小吃,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去品尝一下!!


 羊 肉 泡  油 香  馓  子  糖 麻 丫
 羊 羔 肉  糖醋黄河鲤鱼  烩羊杂碎  凉拌面皮
 手抓羊肉  羊肉炒面片  羯羊脖肉炖黄芪  羊肉枸杞芽
 烩 腰 柱  馄 馍  炒 糊 饽  烩 小 吃
 臊 子 面  丁香肘子    

炒 糊 饽

  是一道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吴忠、灵武、银川等地。“糊饽”系一种用烙饼切成饼条的俗称,又称“糊饽子”。
原料:面粉、碱、羊肉、豆腐、干辣椒、葱、蒜、蒜苗、精盐、味精、葱姜水、花椒水、醋、酱油、植物油。

  制法:面粉加碱和成较硬的面团,稍饧后揉匀,再擀成薄饼,放入饼锅中烙至半熟,取出后切成长条。焖炒时,炒勺里放适量植物油,先将羊肉丝煸炒至肉色变白,再依次放进豆腐条、干辣椒片等料和几勺羊肉汤。烧开后,将切好的饼条抖散放进勺内,盖上盖子。焖至饼条熟透,再撒上蒜苗终一即成。
 
  特点:肉嫩饼爽,微咸稍辣。

(TOP)


--------------------------------------------------------------------------------

  馄 馍

  馄馍,是宁夏回族独特风味面食。相传在北宋末年至西夏建国时,馄馍就开始在回族先民当中制作,元朝民间已经盛行。关于馄馍的来源,在回族民间有好几种传说,大同小异,但都与回族历史上的野外牧羊生活有关。

  传说很早以前,回族牧羊人每次出去都要几天乃至十几天才回来一次。常常在野外生活,且带锅碗。背上米面,还要找水,非常辛苦,时间长了,回回牧羊人为此发愁。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回族老人在别人家发现了两个铜罐,山大一小,能套在一起,既可做饭、又能背水,就花钱买上了。在一次做完后,将剩面放到铜罐里,下午做饭时面已发,当时想做馍馍没蒸笼,也没有锅,就拾了一堆柴准备烧,火大了会烧糊,八怕不熟,后来待虚火着完之后,在草木灰中烧,结果烧成功了。

  从此,馄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现在回族民间的馄馍锅有铜的、有铁的,还有铝的。形似当今饭盒,有长方形的,有圆形的。过去回族做馄馍时,将发酵的面加些适量的碱和干面粉,揉成面团,扮成张,卷成棒,然后制上花纹图案,置于抹上香油的馄锅里,放进坑洞里的草木灰里烧,并掌握好火候。馄馍烧出后看上去黄灿灿,吃起来外脆里软,香甜可口。后来馄馍的制作发展到 有专门的模具,不用人工做花纹。城市里用馄馍模具在烤箱、烧 炉里烤,效果更佳。有的清真饭馆也开始生产,颇受欢迎。
  

(TOP)


--------------------------------------------------------------------------------

  烩 小 吃

  烩小吃是一道传统著名小吃,宁夏各地均有制作。因为夹板(夹沙)和丸子是小吃的两种主料,故又称烩夹板丸子。

  制法:羊肉洗净剁成肉泥,拌入鸡蛋、淀粉、葱未、姜末等料,制成肉馅将制好的一半肉馅平抹在鸡蛋皮上,上面再盖一张鸡蛋皮,压实后用刀切成菱形块,下入油锅内炸呈金黄色捞出(俗称夹板或夹沙)另一半肉馅则用手挤成丸子,也下油锅炸熟。烩制时,炒勺内依次 放入羊肉汤和夹板、丸子、菠菜等料,烧开后用淀粉勾薄芡即成。

  特点:质地软嫩,滋味鲜香。

(TOP)


--------------------------------------------------------------------------------

  臊 子 面

  好臊子面的特色是"面好、汤香","巧妇"们十分注重面条制作和炝汤。

  面好,是指面白净、擀得薄、切得细、有筋骨、不断线。做面条要用优质小麦面粉。调面、擀面、切面是决定面条质量的三关。调面讲究柔韧有筋;擀面要求薄厚均匀,以薄为佳;切面讲究刀法手功,要求细长匀称,两边不连,中间不断。"捞时举其臂而不能终其端,盘于碗而无断"。谚语云:"擀的就像纸,节的就像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攫不断,客人吃了三大碗,过了七个州,跨了八个县,赞的就是咱的面。"

  汤香,是臊子面的主要特色,俗云"吃饭吃汤",意即指此。臊子汤主要用肉、辣椒油、时鲜蔬菜、豆腐及各种调料做成。一般选用好里脊肉,肉要切得细碎均匀,热锅炒炼(炝),随后依次加入辣面、葱、姜、调料以及米醋等。炝汤讲究油温火候,注重调料。炝好的臊子红汤,色浓而味淡,油重而不腻,加上黄花、木耳、蒜苗、豆腐、鸡蛋等,红、黄、绿、白相间,酸、辣、香、甜皆备,看上去色泽鲜艳,闻一闻香气袭人。洁白柔韧的细丝长面配上这样的臊子红汤,看一眼,登时让人食欲大增,吃起来酸辣可口,油而不腻。汤香味美,很受人们的青睐。

   臊子面汤香味美,经济实惠,是本地的传统风味食品,至今仍是人们待客的佳肴之一。

(TOP)


--------------------------------------------------------------------------------

  丁香肘子

  丁香肘子又称燎毛肘子,是银川的特色风味食品。其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软烂适口,味道醇厚,是银川市同福居大酒家的一道传统名菜。

  制作方法是:肘子先经燎毛、刮洗后,皮净质洁,然后经白煮、上色、改刀、定碗、笼蒸、浇汁。每道工序的操作十分精细,加上选料讲究,调料中的丁香浓郁袭人,风味独特,深受顾客欢迎。

(TOP)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