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行业资讯
食品安全拷问科技道德
日期:2009年05月07日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


宋传杰 山东省政协委员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其意义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背后,除了企业欠自律、监管存漏洞等问题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科研人员丧失了职业操守。
  试想,往食品中添加违规物质又能不被轻易发现,这显然不是一般的农民或商人能掌握的技术。“技术无好坏、用途有善恶”,技术用途的善与恶,取决于掌握技术、运用技术的人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科学技术的非法应用,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一些科研人员为了私利,利用知识的优势,打政策和技术的“擦边球”,在实现科研成果市场化时,也“帮助”不法商家愚弄消费者,丧失职业操守,背离社会责任。
  所以,我建议,应重新加强科研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建设。科研管理不仅要管好常规的立项、经费、成果鉴定验收,更要管好成果的应用,尤其是市场转化环节,防止不计后果的“一转了之、一卖了之”。对于具有两面性效果的技术,必须有行之有效的限制性和控制性管理措施,当事人必须作出法律性的职业承诺。
  此外,也可以在项目立项和成果评价中,增加“职业道德一票否决”环节。在明确设定成果目标的同时,更要设定科研活动主体的道德目标。建立全面衡量体系,既衡量当事人的专业水平,也衡量其职业道德水平。
  我真心地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要见利忘义、丧失道德底线,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虎作伥。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