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打包:节约还需卫生
上饭店赴宴吃饭,除精打细算者外,多数人会多点几个菜,以期能品尝到多种美味,或是在亲友、客人间不显得“寒酸”,因此肴馔最终会有一些剩余。为了减少了浪费,现在比较流行餐后打包。
由于打包的食品是餐桌上的剩余菜肴,因此首先需考虑的是该食品是否已受污染。除了特殊的宴会等少数情况外,按照现在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一般聚餐活动还难以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每位食者的筷子既取用菜肴,又用它把菜肴送入口中,这在整个用餐过程中要重复几十次。人的口腔里存在着许多细菌,其中还可能有一些致病菌,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如就餐者中还有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结核和感冒等患者或是带菌者(指本人没有症状,但携带有致病微生物的人),则口腔中会有相应的病原体。就餐者在取用菜肴送入口中时,会把口腔中的微生物沾在筷子上,在再次伸到餐盘取菜时就把这些微生物转移到菜肴上,致使经过多人反复取用的菜肴实际上成了富含众人“什锦微生物”的食品。聚餐时每个人真实的健康情况是不清楚的,因此,很容易导致食源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下列食物不适宜打包:凉拌食物由于烹调后已放置一段时间,不适宜打包;餐桌上有人用筷子翻上掏下的剩余菜肴,已被广泛污染;食物剩余不多,说明该菜肴已被多人反复污染过;剩余的生食蔬菜,如回家后不准备烧熟后再吃,污染的微生物不可能被杀死;改刀过的水果,因在改刀操作过程中很可能已受到污染,而回家后又难以再作灭菌处理;蔬菜最好不要打包回家,煮熟的蔬菜不要在高温下长时间存放,因为各种绿叶蔬菜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过夜的蔬菜,经过一夜的盐渍,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更高,而亚硝酸盐加热后,毒性会增强。
打包菜肴食用时应注意:打包的菜肴要迅速放入冰箱中,而且应尽快食用,切勿放太久;打包的熟食品进入冰箱前须凉透,否则食物带入的热气会引起水蒸气凝聚,能促使霉菌生长,导致整个冰箱肉食品发生霉变;冰箱中放置的打包食品取出后必须回锅,冰箱内的温度只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而不能彻底杀灭它们;打包的主食的保存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尽量在5~6小时内吃完。
文章来源:新闻宣传信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