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行业资讯
“老字号不在‘老地方’传承也就中断了”
日期:2015年06月01日    来源:信息时报    分享:

    400岁的致美斋将要回老家了,此前同样因为道路建设而拆迁的大部分老字号,回迁却遥遥无期。如大学鞋店、百岁鸡、艳芳照相馆等老广州耳熟能详的品牌,在搬离旧址后元气大伤,加上受限于传统经营模式,目前有些甚至面临窘境。而这些老字号的负责人无一例外表示希望能回迁到旧址,重新回归到熟悉街坊们的视线之中,但回迁后将面临租金升高成为他们回迁之路的一大障碍。
   
    大学鞋店
   
    面临再度拆迁 可能关门歇业
   
    “鹤鸣”与“大学”曾是广州名气最响的两家鞋铺。大学鞋店始建于1934年3月的万福路,原名“亚履”鞋店,因料优质好、明码实价,被顾客誉为“铁价鞋”。1998年,中山四路建变电站占用了大学鞋店近800平方米,鞋店被迫关掉延续60多年的制鞋工场。2002年,中山四路启动拆迁,大学鞋店和致美斋等老铺一样被迁走。由于没有合适的地段、经营面积以及租金,鞋店至今仍蜗居在北京南路一个30平方米的小店内。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南路的大学鞋店发现,店里只有一个经理和七八名员工,铺面中央贴着大大的红字“八折出售”。如果不是“广州老字号”和“中华老字号”两块牌匾,大学鞋店与街头巷尾的普通鞋店没有分别。另外,店内已经彻底没有自制款式,顾客多数是附近的中老年街坊,只有少量顾客专门慕名而来。
   
    “店里售卖上海、佛山等地的皮鞋,对年轻人来说没有吸引力了。”大学鞋店经理肖前表示,政府也曾动议打造广州老字号一条街,但目前都是老字号自己在寻找出路,“大学鞋店至今没得到过一分钱的财政补助”。他表示,自大学鞋店从中山四路搬迁到北京南路后,以前每月广州道路办都会给予补偿,后来改为每季度。肖前告诉记者,现在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等着拿钱救命,境地尴尬。
   
    “按当时的协议大学鞋店是要回迁的”,肖前对近日致美斋回迁一事非常关注,虽然都是老字号,但自己公司相对较小,担心在回迁时在租金优惠上不能同等对待。不过,“怕是等不到那天了”,北京南路拆迁公告去年就发出了,拆除的日子似乎不远。肖前说,到时位于北京南路的大学鞋店就会歇业,直到回迁到中山四路时才考虑重开。
   
    百岁鸡
   
    搬迁后街坊不识销量大减
   
    1997年,由于修地铁拆迁,曾被誉为广州“四大名鸡”的“百岁鸡”在广大路消失,后来搬迁到华贵路69号。街坊俗称“四哥”的65岁店主秦永权说,30年前,每天排队买鸡的队伍有几十米,有街坊甚至打的前来帮衬,曾创下一天卖过千只鸡的纪录。但搬迁至此后,很多老顾客都不知道地方了,生意最好时一天才售出100多只,只是过去销售纪录的零头。
   
    被高额租金阻挡扩张之路几乎是老字号的普遍遭遇。“百岁鸡”只有一家店铺,目前在黄埔区正筹备开一家分店。秦永权坦言,租金高昂以及找不到合适的店铺是不开新店的主要原因,有机会将会扩大规模并回迁老铺。据秦永权透露,之所以取名为“百岁鸡”,就是想成为百年老字号,搬离旧址不但失去人气,也失去了几十年的沉淀。“即使租金再高也要搬回中山四路去”,他说,但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铺位。当年中山四路老字号林立的景象,65岁的权伯仍然记忆犹新,他在纸上画出十几家老字号的位置后感慨说,“不少老字号企业都因资金问题或商业开发,而无法回迁老铺原址,都消失了。”
   
    艳芳照相馆 高额租金挡路回迁乏力
   
    “现在生意只能勉强维持,随时都可能垮掉。”作为内地最长寿的照相馆——广州老字号“艳芳照相馆”经理张国庆说。艳芳照相馆成立于1912年,一直在广州中山五路经营。1994年,由于修建地铁,“艳芳”离开中山五路的骑楼,搬到了光塔路,生意开始滑坡,“从一级道路搬到三级道路后,连续5年都是亏本经营。”张国庆对记者说,2000年,艳芳又搬到朝天路,生意依然无起色。“店里最旺时有一百多名员工,现在只剩下十几名老员工,每人每月赚900多块来维持生计。”
   
    “一直很想回迁,不过中山五路是回不去了,回迁就是找死。”张国庆向信息时报记者接连叹气,“目前月租1.8万元都很难维持经营,要是搬到中山五路,租金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不破产才怪。”
   
    家住海珠北路的赵伯是艳芳照相馆的常客,他说,以前艳芳照相馆营业到晚上9点,现在常常在傍晚6点就打烊了。对此, 张国庆表示,新潮影楼对传统相馆的冲击很大,过了傍晚6点连个人影都见不到,为了节约水电费以及人工费,2005年过后就提前3小时关门了。
   
    记者了解到,曾于2005年因租赁问题撤出十甫路的趣香饼家,老铺在前年得以复业,但租金比几年前涨了近10倍。

    泮塘食品 难顶数十万“转手费” 错过回迁机会
   
    “店铺一直处于流浪的尴尬局面,就像母鸡要生蛋时找不到窝,到处走,心里很着急。”广州市泮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华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李少华从叔叔手上接过泮塘食品的家族生意,2004年前后泮塘迎来最艰难的时期,一度出现亏损,生产场地也被要求搬迁了8 次。
   
    李少华说,目前,该公司正探索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和产业化发展,但每年投入研发资金占运营资本的1/4,店铺月租金上万元 ,并且每年以10%~15%递增,目前泮塘的资金缺口高达3000万元。因此,铺租压力大、研发资金缺口成为李少华最头痛的问题。
   
    目前,泮塘食品在泮塘路不到50平方米的小店是租来的,与老铺相距仅50米,老铺原址现为向群饭店。不过,李少华还是希望能回迁原址。她说,之前他们也曾有过机会,但当时的铺位业主要求的转租顶手费为30多万元,他们一时拿不出这笔顶手费。后来这个铺位又被向群饭店拿下,他们就没办法回迁了,“老字号不在老地方,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就中断了”。
   
    业内人士: “老字号”常挪窝元气大伤
   
    位于西关泮塘路的广州美食园,集合了广州酒家、泮溪、泮塘、趣香、致美斋等多家饮食老字号。从大学鞋店、百岁鸡、艳芳照相馆、泮塘食品的搬迁历程可知,老铺回迁的难处在于原址被改建成其他用途或出租给其他店铺,即使能拆一补一,但高昂的租金也让老字号望而却步。
   
    广州副食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字号搬迁会影响其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品牌积淀,但老字号盈利不佳或即将消亡也与自身经营有关,老字号应走出传统的经营模式。此外,政府应该加大扶持老字号的力度,让其轻装上阵,重拾昔日辉煌。
   
    一位多年研究广州老字号的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原来的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包袱较重,老字号大多错过走连锁发展的道路,竞争力不强。同时,广州市规定老字号品牌归国家所有,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由于老字号品牌并不属于自己,经营者放不开手脚,品牌维护意识较为薄弱。此外,“老字号”经常挪位确实会使其元气大伤,面对高额租金挡路而往往回迁乏力。
   
    链接
   
    今后老字号拆迁要听证
   
    今年年初,广州老字号协会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广州老字号历史商铺的拆迁及改、扩建听证制度》。《制度》当中规定,对于大型且具特殊意义的老字号,原址改扩建项目要实行听证,凡商业开发的拆迁,应按照“拆一还一”、“原地段安置”原则,优先保证老字号回迁,并按原有建筑面积,尽可能恢复其建筑风格及门面。无法回迁的,应安置在有利于老字号经营和保持原有风貌的地段。
   
    记者手记
   
    “老字号”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也见证着一个城市的蜕变和发展。正如采访中一位老字号品牌的经营者所说,“老字号不在老地方,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就中断了”。在一个老字号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中,“老地方”为其聚集起来的人气、认知度也成为品牌历史的一部分,甚至也是品牌认知度的一部分。搬迁、频频挪窝让老字号失去的,绝对不仅仅是旧街坊、老熟客。对于一个有时光积淀的品牌来说,老街坊、老街道、老商铺也是它的见证者。老字号要有新发展,但绝对不能放弃对“老”的经营。相信这也是为什么致美斋历经十年不断努力回迁的原因,也是一众老字号渴望回迁的理由,当老字号还在“老地方”,历史仍在延续,关于老字号的记忆才完整,关于城市的记忆也因此更完整。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