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行业资讯
无锡老字号小吃标准化生产
日期:2015年06月01日    来源:乐商网    分享:

  《老字号小吃即将标准化生产》一文在读者中引发热议。消费者会买账吗?商家有何回应?传统小吃标准化之路到底该如何走?

  网友支招

  保留部分手工制作份额

  王兴记小笼、穆桂英糕团等无锡老字号小吃,伴随着许多市民从童年时光走到白发苍苍的岁月,如今这些小吃将用机器制造取代手工作业,读者纷纷通过本报读者QQ群和微博表达看法并支招。

  很多读者对标准化表示理解,但认为手工制作还应适当保留。网支“三丫头”表示,“我觉得要看这些老字号的品

  牌定位。如果引入流水线进行标准化管理,可能会跟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区别不大。如果单靠手工作业,现在人工费用上涨,价格必然上涨,可能会变成贵族小吃。”网友“喃喃”说:“我觉得传统小吃标准化是必然趋势,但同时也要保留一部分手工制作的市场份额,手工制作的价位可以高一些,更多的作为一种文化进行传承和保留。”

  但也有不少读者表示担心,网友“迪迪”说,食品标准化的应该是快餐食品,像王兴记、穆桂英也搞标准化就没有意义了。还有市民遗憾地认为,像小笼、糕团等老字号小吃,标准化之后会失去了原来的口味,自己就吃过机器擀皮的小笼,硬且口感不佳。

  商家回应

  标准化与手工共容

  对于网友的意见和消费者的反映,无锡老字号小吃的代表性商家―――王兴记和穆桂英的当家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标准化之路虽势在必行,但老字号小吃的传统品质同样不能降低,一些不适宜标准化的品种和工艺还将以手工作业为主。显然他们正在标准化与手工共容中寻找生存的更大空间。

  “以糕团类来讲,揉面是‘苦力活’,人也很难招,为解决这一问题,穆桂英曾专门购置机器用来揉面,虽减少了劳动力,但品质不好。”穆桂英董事长坦言,最后企业还是毅然继续沿用手工揉面,毕竟机器无法代替人手神经对面硬软的感觉。但她认为,像中包、粽子等品种则以标准化的机器制造为主品质会更好。

  王兴记负责人也表示,像面条等标准化生产相对来说技术比较成熟,但小笼标准化生产还有很多难题尚解,如王兴记小笼的一大特点是皮薄,但机械制造是否能达到这一程度;一旦连锁店增多或者进入大卖场,对小笼进行冷链加工,还存在速冻后会开裂等问题。目前企业已与江大等高校联系进行科研攻关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确保标准化后保持传统小吃的品质,在这之前不会盲目地对不适宜标准化的工艺进行标准化。

  “老字号小吃即使标准化也是以好吃为第一标准,一切标准化都以此为宗旨,否则企业会慢慢失去生命力。”这一观点正成为无锡老字号小吃迈向标准化道路上的“共识”。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