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小吃标准化生产 消费者买账不?
以手工制作为主要标志的无锡老字号小吃,迈开了标准化生产的步伐。3月8日,刚刚被评为“中华老字号”的王兴记生产配供中心开工建设,5月底有望建成,这意味着王兴记小笼、面条等即将实现流水线生产。无独有偶,近日穆桂英美食与贵州的黑米、紫米等特色米生产基地签下了订单,以提高糕团类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小吃的人力成本不断高企,去年员工平均收入增加20%至30%左右;今年员工月底薪又平均增加200元以上,这意味着企业一年的支出将增加100万元左右。”王兴记董事长慨叹:现在一个好的小笼包子师傅年薪少则三四万,多则七八万,即使这样还是存在“招工难”,只有改变以手工为主的生产方式,才能让企业轻装上阵,加速拓展。先行一步建设现代化工厂式中心厨房的穆桂英,目前馅料、中包、八宝饭等部分流程和品种已初步实现流水线生产,其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仅以馅料来讲,采用机器制造后,人力减少了三分之二,因此降低成本20%以上,“即使这样还是觉得人不够用呢”。
规模化经营正成为知名老字号全面迈向标准化生产的新支撑。据悉,未来五年围绕轨道交通、新兴商业街和新建居民小区等新商圈,将开出大量老字号连锁店。“王兴记”未来五年计划新开20家左右规模连锁店;穆桂英未来5年计划开150家至200家连锁店。与此同时,这些知名小吃也纷纷增加品种,计划进入更多连锁大卖场。
市老字号商会会长认为,“生产标准化,将改变目前不少本地小吃连锁店口味不一、品种单调以及扩张难的弊端,推动老字号小吃做大做强。”
编后:锡城老字号小吃迈开标准化生产步伐,无疑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尝试。诚如他们所说,标准化生产有助于解决人力成本高企、产品口味不一、企业扩张难等问题。然而,标准化生产也是一柄“双刃剑”,锡城老字号小吃历来以手工制作为标志,面对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小笼包和面条,作为消费者的你,还会买账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