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早餐工程”惠泽百万市民
员工头带淡蓝帽、身穿白色工作服,进入操作间必须经过消毒;搅拌原料、加工产品、包装成品,全是机械化操作;原料进厂有验证、生产过程设备清洗、消毒、投料特别是添加剂的投放等有记录、食品出厂批批进行检验……这是12月8日在淮的省人大代表在位于开发区的淮南青松福年来餐饮公司视察时看到的情景。
日前,入驻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青松福年来餐饮公司负责人林松喜笑颜开地从市质监局领到了食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标志着该公司早餐食品生产已经全面通过严格审查,具备了能够生产放心食品的能力,完成了由作坊式生产向规范化生产的转变;同时也标志着市质监部门圆满地完成了市领导的“确保市场供应、边生产边取证”批示,确保了市民吃上“卫生、便捷、营养、健康”的早餐。
为了尽快改变淮南市早餐经营存在的“脏、乱、差”状况,淮南市于2008年8月全面启动了实施惠及千家万户的“早餐工程”,不久,合肥“福年来”品牌早餐挺进淮南,逐渐成为打造淮南“早餐工程”一支主力军。该公司为减少配送成本并生产出更加符合淮南人口味的营养早餐,今年6月在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生产基地进行本土生产配送。由于企业忙于生产、满足市场供应,而忽略了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此时正值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负责开发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市质监局直属分局在食品生产巡查中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市局领导和开发区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一直关注淮南市早餐工程的谌伟副市长看到我局的报告后,批示质监部门“请提供帮助规范生产,确保市场供应,边生产边取证”。开发区质监分局为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和落实市领导的批示,本着对全市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及时与市商务局联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尽快帮助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打响淮南早餐第一品牌,生产出让市民放心的食品来。
上门宣传,提高企业食品质量意识。市领导批示刚下,开发区质监分局就会同市商务局上门宣传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发放食品安全法实用手册,教育企业负责人质量就是生命、强化道德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重视正确、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法制观念,并引导其积极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
技术帮扶进车间,规范食品生产。市质监局领导多次带上食品专家深入到福年来公司车间,仔细检查早餐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查看了生产记录情况特别是添加物质的使用等,现场把脉问诊。通过有效帮扶,促使企业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自检能力。质监分局一方面积极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联系,帮助他们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检验人员,力求达到企业食品出厂自行检验;另一方面在企业不具备自检能力的情况下,帮助联系早餐食品委托检验,确保食品安全。
全程帮助取证,早日达到获证条件。在企业申报过程中,质监局分管负责人和直属分局食品监管人员多次上门进行指导,帮助解决申报中遇到的困难,落实有关事项,简化申报手续,推动申报进程,并专程到省质监局沟通协调,力求早日获证。强化日常监管,确保万无一失。在企业申证过程中,市质监部门食品监管人员每周都随时到企业加强巡查。
市质监局负责同志梁广贤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该局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高度出发,通过扎实服务于淮南市“早餐工程”示范企业的举措,终于让能源城广大市民吃上卫生、安全、方便快捷、营养丰富的早餐,真正把“早餐工程”办成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