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饮食文化
餐饮老字号 消失在记忆中
日期:2015年06月01日    来源:云信网    分享:

    让当代昆明餐饮人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的餐饮企业评上“昆明餐饮老字号”,会感到光荣自豪,会让子子孙孙把“昆明餐饮老字号”这块金字招牌传承下去,越做越好,最终把“昆明餐饮老字号”做成“中华老字号”。这不仅是“昆明餐饮老字号”的历史传承问题,还是激励昆明餐饮人奋发图强、做大做强昆明餐饮文化产业的长久大计。
   
    1930年,玉溪的戴应德带着范云鑫进昆明在羊市口开了“德鑫园”云南过桥米线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范云鑫退出了餐饮江湖,大厨尹天义留在国营德鑫园。1972年,昆明市饮食公司拆除了老德鑫园,重建了堂口面积480平方米的德鑫园新楼。
    
    名厨美食家都傻了眼
    
    张美楷当年21岁,被调到德鑫园当厨师,埋头苦干,做出的过桥米线美味可口,使德鑫园的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月营额高达9万多元。
    
    1989年7月,中国商业部在天津摆起了庆祝国庆40周年的“地方风味名特食品”擂台赛,首次设了部优“金鼎奖”。
    
    张美楷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过桥米线烹饪制作方案,在本公司一级厨师韩明生、杨正义的协同下,带着云南特产鸡(土从)、宣威火腿、武定壮鸡、鸡蛋、宜良老鸭、富民籼米小榨米线等原料飞抵天津。将一碗表面看似冰封雪原的高汤和那一碟碟摆设精巧美观、色泽鲜艳、薄如蝉翼的生火腿片、鸡片、鱼片、猪肝片、脊肉片、腰片、肚片、鱼肚及鸡(土从)、草芽、豆腐皮、豌豆尖、白菜心、韭菜、韭菜苔、菠菜、葱花、米线等摆到桌面上,令评委和众多的省外名厨美食家都傻了眼。
    
    过桥米线成为入滇人士品味首选
    
    张美楷为大家讲解了吃法并做了示范后,众人一品尝,无不称赞,使云南过桥米线夺得商业部首届饮食优质产品“金鼎奖”,结束了滇味饮食从未获过“部优”大奖的历史。云南过桥米线由此轰动全国,成为入滇人士品尝云南风味的首选。
    
    90年代初昆明出现了吉鑫园、过桥园、过桥都、桥香园、过桥村、过桥王国等等私营过桥米线店,挑起了一轮又一轮过桥米线大战,使实行集体承包后的国营煮品店建新园经理夏晓春看到商机,将该店重新装修,于1995年5月正式在建新园二楼把国营过桥米线率先提到5元1套,生意照样红火。而德鑫园老字号已经被拆除了。
   
    1930年,玉溪的戴应德带着范云鑫进昆明在羊市口开了“德鑫园”云南过桥米线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范云鑫退出了餐饮江湖,大厨尹天义留在国营德鑫园。1972年,昆明市饮食公司拆除了老德鑫园,重建了堂口面积480平方米的德鑫园新楼。

    原豆蔻饭店副总经理、中国烹饪大师吴木森:女儿豆蔻年华 父亲送豆蔻饭店

    1936年,吴木森的父亲吴自德16岁,从通海到昆明豆蔻饭店学厨,吴木森1947年出生,从小就是吃昆明豆蔻饭店的豆焖饭长大的。

    用豆焖饭接待外国来宾

    吴木森将要启程赴英国大使馆主厨前,父子还专门去豆蔻饭店吃了回豆焖饭,算是为他饯行。1989年吴木森从英国回来,又被昆明市饮食公司派到豆蔻饭店当副总经理兼大厨,一直干到1992年。他做过豆焖饭,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和许多外国来宾。

    “有人重开豆蔻饭店 我教豆焖饭”

    吴木森到豆蔻饭店工作后,创出了获金马奖的“山鲜笋全席”,使豆蔻饭店名声更响,食客爆满。吴木森1993年再次出国,过些年回国后,发现当年的豆蔻饭店已经变成了交通银行;但豆蔻饭店的芳名,一直在他心上。吴木森说,“要是哪一天有人重开豆蔻饭店,我会毫无保留地教他们做豆蔻饭店的豆焖饭。”
    
    中国烹饪大师张大勇:昆明老字号都有几道看家菜
    
    中国烹饪大师张大勇:1953年出生在昆明,从小吃着昆明老字号的饮食长大。由于岳父与老一辈的滇菜大师解德坤是朋友,使张大勇对老滇味情有独钟,能拜四位中国烹饪大师、滇菜大师为师,能为弘扬滇菜做点贡献,有“资本”培训下岗职工当厨师。

    昆明的老字号有特色,叫人至今想念
    
    说到昆明的老字号,张大勇认为除了护国饭店、映江楼这些比较大的昆明老字号饭店外,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叫人至今还想念的特色店,如以焖豆闷饭著称的豆蔻饭店,在长春路以蒸羊拐骨、粉蒸肉、剁蒸肉闻名昆明的鼎新饭店、在景星街以小刀鸭出名的义和园、文明街口的小玉和园、东寺街的共和春饭店、华山西山上的华山饭店、羊市口的德鑫园、大观街口的兴和园、宝善街菜市场旁的两益轩、长春路上锅贴最吃香的中华饭店、东风路上的上海饭店、上海面馆等等,这些老字号都有几道看家菜,至今想起来还会咽口水。
    
    昆明老字号有大批忠实食客
    
    昆明老字号都有大批忠实食客,最突出的是这些老字号餐馆的菜肴都是正版的滇味大厨掌锅,刀工、火候非常到位。像小玉和园的公爆肚头,那种脆嫩爽口,现在一般的滇菜厨师根本做不出来!因为选料,刀工都要求很严,火候更是要拿捏得很准,时间少两三秒吃在嘴里感觉不熟带生味,多来两三秒钟就会过了头,老得嚼不动。所以过去考滇味厨师的真功夫,就是叫他炒个昆明老字号小玉和园的招牌菜公爆肚头,是哪样水平马上就试出来。现在培训滇味厨师,也经常要他们操练操练昆明老字号的招牌菜;不然,一出去上灶露两手,反而砸了滇味厨师的牌子。

    映江楼总经理马维华,从老师傅嘴里知道映江楼创建于1935年,原址在昆明珠玑街交三桥头的盘龙江畔,是老昆明最大的一家老字号回族饭店。映江楼从创立开始,所供应的牛、羊、鸡、鸭菜肴,从宰杀到烹制,都严格按照回族习惯,深受回族与各族食客的信赖和欢迎好评。创办“两益轩”清真回民菜馆的马允勤大师在解放后曾在映江楼主厨,使映江楼名气更大,采用焖煮方法的牛肉冷片,配芝麻酱甜酱油,有滋嫩沙壮、酥香无腥、入口化渣、久食不腻的特点。还有煮牛干巴、风干牛肉、五色牛尾、大炖酥牛肉、烘牛舌、糖醋牛里脊、牛肉菊花火锅等,远近闻名。
    
    曾开8个连锁店,被评为“再就业明星”
    
    1988年,马维华在昆明市饮食公司带头第一个集体承包映江楼。当时的映江楼有600多平方米,130多名职工,马维华大胆决定装修了映江楼二楼,铺上了红地毯,开辟了雅座、外宾厅、使映江楼成为上世纪80年代昆明第一个设有外宾餐厅的餐饮企业。还推出了糍粑辣子鸡等特色菜,上了当时好几家昆明报纸的“美食家”专栏,使映江楼的糍粑辣子鸡香遍春城大街小巷,生意火爆得要排队候桌。马维华借助品牌优势带领职工把映江楼连锁店开到8个之多,被昆明市政府评为“再就业明星”。
    
    映江楼曾上美国旅游图书 影响深远
    
    2003年,昆明市饮食公司改制,同时改变了经营方向,将主营饭莱转向主营米线。从此昆明市饮食公司经营的饭店一个个消失掉,市饮食公司被人称为米线公司,映江楼总店又因城市改造被拆除,在外开店得不到扶持。处在夹缝中,映江楼连锁店一个个的倒掉,只有园西店和顺城店还在支撑着映江楼老字号品牌。
    
    马维华虽然是映江楼的承包人,但品牌由昆明市饮食服务公司控制,滇南有很多老板想把映江楼做大,人家出钱出地盘,但得不到公司的支持,都实现不了。公司还想把马维华现在开的映江楼收回去做米线馆。映江楼曾经上了美国旅游图书,影响深远,应该打造成“中华老字号”。
   
    昆明在认定餐饮“老字号”品牌的时候,能否也改革开放一把?对品牌餐饮企业来个“分段认定”,像认定“年份酒”一样认定昆明“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等“不同年龄段”的“昆明老字号”餐饮品牌?
    
    让经营了10年以上声誉好的餐饮企业也能成为昆明餐饮的“老字号”,推动昆明餐饮企业自我提升、积极争当“老字号”,扩大“昆明餐饮老字号”品牌影响力,推动昆明餐饮老字号品牌上台阶,提高昆明餐饮“老字号”招牌含金量。
    
    昆明认定餐饮“老字号”能否也改革一把
    
    广大消费者对“老字号”都有信任感,更有难以割舍的“老字号”情结。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号召发展云南餐饮业、振兴滇菜的今天,昆明不但应降低“老字号”的门槛,更应该降低“老字号”的“年龄”,让昆明更多充满活力的、“年富力强”的餐饮企业有希望参与到申报老字号、认定老字号、保护老字号的实际行动中来。否则,认定“昆明老字号要有50年历史”的标准,终将“曲高和寡”!使整个昆明餐饮市场众多餐饮业主看不到本企业成为“老字号”的希望,对“老字号”的认定失去信心,就没有积极性了。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